1. 书画艺术
    1. 山水艺术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世界观的艺术
    2. 《山水宣言》 法国斯特拉斯堡展览现场,2017年 山水,世界观的艺术 高世名 当代山水画之弊,非徒绘事之衰微,尤在山水沦丧,山水经验之不彰也。山水画之使命在藉绘事重振国人之精神魄力,再续山川元气。假大块以文章,此画之大者,亦是中国画学传统的精魂所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即点明绘画之宗旨在于“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千载以降,中国画距此远矣。毛延寿描述灵光殿中的绘画“图绘天地,品类群生”,而在今天,这俨然成为了国家地理频道的专职。后者以其精密的技术和巨大的资本打造出一种客观的视觉-感知模态,通过观察和记录使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纤毫毕现,而究其基础,则是 [详细...]
    1. 近百件园林题材精品荟萃,这个画展带你遍览南北园林之美
    2. 8月26日,“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西厅)拉开帷幕,将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宏伟和南方文人园林的小巧精致浓缩进一幅幅画卷里。 此次展览首次集中呈现了王明明近些年创作的近百件园林题材精品,涵盖其山水画与书法作品。王明明以深厚传统笔墨为根基,以青绿设色和水墨晕染等传统技法,于咫尺之间生动展现园林四季之美——春日繁花似锦、夏日浓荫蔽路、秋日红叶点苔、冬日寒林映雪,引领观众步入一个融合传统笔墨与当代文人情怀的艺术空间。 数十年来,王明明遍访南北名园,于颐和园的皇家气象中悟天地之大,在拙政园的文人意境中品岁月之幽。他以 [详细...]
    1. 文艺报:鲁迅抽烟墙画该不该改?
    2. 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抽烟墙”是游客热门打卡点,墙上的鲁迅夹着香烟、眼神犀利,背景则是简洁的黑白线条,颇具文艺感。不少游客会点烟或打开打火机,拍摄“给先生点烟”的照片,以此致敬这位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近日,有控烟志愿者提出,这幅墙画改编自鲁迅在书房抽烟的照片,去掉背景后容易让人误认鲁迅在室外吸烟,存在“诱导吸烟”“误导青少年”的风险。因此,建议将鲁迅的夹烟动作改为“右手握拳”。 毫无疑问,这位控烟志愿者的出发点是好的。这份对公共健康与未成年人成长的关注,体现了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但是,她提出将鲁迅标志性的抽烟动作改为“右手握拳”,实则陷入了对历史场景的过度干预 [详细...]
    1. 文物瑰宝里的浪漫
    2.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七夕将至,这一源自牛郎与织女传说的古老节日,最核心的内涵便是爱情。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体现了人们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和赞美,也为七夕赋予别样的浪漫与温情色彩。七夕节源头可追溯至汉代,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古代女子会在七夕之夜,摆上瓜果、针线等物品,祈求织女让自己心灵手巧,掌握更多女红技艺。东晋《西京杂记》中的“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是现存古代文献里有关乞巧活动的早期记录。 从牛郎织女的凄美传说到乞巧祈福的民间习俗,七夕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传承。那些与七夕相关的古代器物,承载 [详细...]
    1. “林徽因遇见茜茜公主”文化交流活动举办
    2. 近日,“林徽因遇见茜茜公主”文化交流活动暨“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林徽因”主题展在匈牙利格德勒宫举办,福建省政协主席滕佳材与匈牙利文化与创新部首席顾问提尔斯·托马斯共同为主题展揭幕。活动适逢中匈建交76周年,为深化中匈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提供了优质平台。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布达佩斯旅游办事处主办,活动以女性力量为纽带、文明互鉴为内核,是福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实践。主题展系统展示了林徽因的福州渊源、家国情怀及其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卓越贡献。 格德勒宫是欧洲除凡尔赛宫外最大的巴洛克建筑之一,是茜茜公主最钟爱的居所。宫殿内多处保留了茜茜公主生前用品,象征着她对匈牙利深厚的情感。活动现场,匈牙利演员朗诵了茜茜公主诗歌《自由》,中国艺术家则演绎了配乐 [详细...]
    1.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
    2. 展览现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8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汇集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300余件经典美术作品和新创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类型,浓墨重彩抒写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雄壮史诗,深情礼赞伟大抗战精神,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详细...]
    1. 湖湘文化发展视域下博物馆隐性与具身化教育
    2.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发源于湖南的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纵贯古今,在独特的地理历史条件、文化源流与时势中,造就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形态。湖湘文化也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展示主题,博物馆通过向参观者传递优秀的湖湘精神,使湖湘文化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时代价值、做好现代诠释。博物馆通过一系列珍贵文物与生动故事,向参观者展示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推进其传承与发展,通过展览赋予参观者强大的精神力量。 博物馆凝聚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展现着人类文明与智慧,透过优秀文物的展示,可以激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作为面向大众,致力于文化传播和终身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需充分用好自身隐性教育功能与具身化教育优势,引导参观者在文物及其文化背景的浸润中认识历史、提升素质、弘扬道德、陶冶情操,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详细...]
    1. 陕北汉画像石的数字化传播与文化价值研究
    2. 陕北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陕北汉画像石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神木、绥德等地,其艺术风格以浅浮雕为主,兼有线刻技法,题材涵盖神话信仰、车马出行、庖厨宴饮等,反映了汉代陕北地区作为军事要塞与农牧交错带的社会特征。陕北汉画像石并非单纯体现“民族融合”,其文化内涵更偏向中原礼制与边塞生活的结合。这些画像石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审美观念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陕北汉画像石的数字化传播方式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陕北汉画像石的数字化传播已成为保护与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一)数字化采集与存储。数字化采集是陕北汉画像石保护与传承的第一步。研究人员运用高精度的扫描仪、数码相机等专业设备,对画像石进行 [详细...]
    1. “华南人民抗战历史专题展”开幕
    2.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面展示华南人民抗战历史,8月26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档案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协办的“旗展华南 砥柱中流——华南人民抗战历史专题展”在广东省档案馆开幕。 此次展览从广东省档案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及各地市有关场馆遴选图片400余张、实物展品50余件(套),分为“民族危急 奋起救亡”“日军暴行 铁证如山”“建立武装 英勇抗敌”“港澳台侨 共赴国难”“战略反攻 夺取胜利”五个部分进行集中展示。展览综合利用多媒体及展项设计,凸显华南文化抗战、香港秘密大营救、港澳台侨支援抗战等重要历史,并打造多个场景装置丰富沉浸式观展体验。 [详细...]
    1.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讨抗战文艺
    2. 8月2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10位专家学者代表分别从文学、戏曲、音乐、美术等角度,对抗战文艺的发生、发展及其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的影响作了系统梳理与阐释。此次研讨会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一致认为,抗战文艺不但在抗战时期起到了守护中华民族文心、赓续中华民族文脉、激发中华民族斗志、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在抗战胜利后,更作为重要的精神资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抗战文艺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遗产,其文化价值对当代社会仍有重要启示,亟待被深入发掘并应用于当下的文艺实践。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1.917(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