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玩的就是篆刻的小
    2.   从传统实用印章到艺术篆刻,印章的身份“转型”改变了它原有的功用和发展轨迹,文人墨客借助于这狭小的载体和有限的空间,用传统篆字打造方寸艺术,篆刻便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以形制论,传统印章最初的实用性是形制微小,便于使用,这个特点和要求,为后来的篆刻艺术创作奠定了不可逾越的形式规范。所谓不可逾越,就是指印章不能刻的太大,甚至巨大,这个“规范”的设置是与生俱来的,从整个印章的发展演绎来看,尽管先秦古玺也有极个別特殊形制的巨玺,如著名的“日庚都萃车马”等,以及到了唐宋以后随着印章使用方法的改变,其形制越来越大,而在整个印章发展和使用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其形制的相对稳定和统一。我们今天见到的,作为鼎盛时期的秦汉印,包括这一时期的私印,和以清劲明快,奇趣别样为主基调的先秦小玺,均以小而精整作为主导形 [详细...]
    1. “山海磨砚·赵焕亮作品展”开幕
    2. 赵焕亮 书法 7月18日,久雨的青岛晴空万里,“山海磨砚——赵焕亮作品展”在青岛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青岛市书法家协会指导,上海得涧书画研究会主办,青岛市市南区清风书画研究院承办,展出赵焕亮精心创作的160余幅优秀书法作品。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协主席丁申阳,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得涧书画研究会会长刘一闻,中国书协会员、上海得涧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吴友琳、沈爱良,青岛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青岛市书协名誉主席姜岱积,民进青岛市委会秘书长刘志勇,山东省书协顾问、青岛市书协名誉主席范国强,山东省书协副主席、青岛市书协主席 [详细...]
    1. 吴昌硕印章成为西泠春拍“黑马” 今年春拍这道题,各大拍卖行如何解答?
    2.   近日,一方由吴昌硕为好友高邕所作的“泰山残石楼”印章,在艺术品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7月15日,这方印在西泠印社2024年春季二十周年拍卖会上,以18万起拍,最终拍出了810万元高价,加佣金后成交价为931.5万元,为拍前估价的51.75倍。此前,少有印章拍出这么高的价格。   受经济环境影响,今年许多拍行的春季拍卖业绩有所下滑,藏家的选择和出手更加谨慎。在这样的背景下,拍出好价的作品有怎样的特征?面对当前的挑战,各大拍行都做出了怎样的回应与创新?   好作品加好策划,拍出好价格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好作品永远不缺 [详细...]
    1. “中国白·德化白瓷”国博雅集艺术鉴赏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2. 为进一步“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德化县人民政府承办,国博雅集(北京)文物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白·德化白瓷国博雅集艺术鉴赏会”于2024年7月2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圆满举办。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纪委副书记、研究馆员王月前,首席鉴定师(陶瓷)、研究馆员耿东升;德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维启,德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洪仰行,泉州市文保中心副主任唐宏杰,德化县文旅局局长黄鹏辉;第十三 [详细...]
    1. 西泠印社藏“西泠前四家”印章赏析
    2.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玩茶翁、玩茶叟、砚林外史、胜怠老人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其“少不习举子业,年甫冠始折节读书”,个性孤高,读书无所不窥,虽“身厕佣贩,未尝自异”。乾隆元年(1736)丙辰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布衣终生。为人性嗜金石文字,穷岩绝壁手自摹榻,证以志传。又工诗善书,尤精篆刻,被尊为“西泠八家”之首。著有《砚林诗集》《龙泓山馆诗钞》《武林金石志》等。 “上下钓鱼山人”,青田石,尺寸2.7×4.1×1.7cm,原边款:“上下钓鱼山,见赵松雪《吴兴山水记》中,纪南吾友爱之,欲为其地渔长,求刻石章 [详细...]
    1. 书法要有正大气象
    2. 关于正大书风,人常论之,力行求之。至于对正大书风之感见,既要悟化于传统,亦要省思当代。今复观古人论书,体味古人往往将人品与书品关联而释,感叹其“书如其人”的深邃境界,触及当下,心中难免又生所思。其实,以书判人,以人判书,皆以“人正则书正”而导之。“正则直,直则易,易则可至。至则妙,未至亦不为迷。”以其之理,书法初“求平正”,再“追险绝”,乃“复归平正”,应是自然而然之事。究于古人所书,无论平正,或是险绝,往往笔意端正,透出某种正大气象。唯是由于“人正”也,而“正极奇生”。书法所处当今之社会与文化生态,已然迥异于往昔。书法作为华夏文化中的一部分,已经不单单是观照自身、修身养性的“余事”,更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正途”。书法之笔墨正大,则显示民族之精神正大。并且,正者,于传统也,于坚守也。正大者,于时代气象也,于守正出新也。正大书风必将于 [详细...]
    1. 工匠精神,是书画者创作精品的本源
    2.   书法五体齐上阵,国画三科同登台。当下,毕业展、单项展、全国美展等正如火如荼,让观众欣喜地看到了三年疫情之后书画创作展览回归正常的现象。但从书画作品本质看,笔者认为不少作者精品意识不太强,原因在于“工匠精神”欠缺,以至于其耐品度不够。   百步穿杨、铁杵磨针、卖油翁等传统经典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有精湛的技能都要经过长期反复苦练,才能达到驾轻就熟之境。记得小时候初学书画时,老师告诉一句朴素之语:画画写字,一定要像雕花师傅那样不怕苦不怕累,做到手艺娴熟下刀准确,才能创作出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这是笔者最早聆听到的老师借用工匠精神鼓励学习的方法。   当今,我们不缺聪明者、智慧者,缺少的是潜下心来精益求精有股“傻劲儿”的人。当然,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不是说当今我国没有这种精神的人,像在航天和 [详细...]
    1. 蒋兆和《与阿Q像》入藏国家画院
    2. 蒋兆和 与阿Q像 7月22日,“蒋兆和先生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画院国风堂(明德楼一层)举办,正式拉开中国国家画院“现代中国书画大师系列展”的序幕。蒋兆和先生是中国现代人物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以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创作的《与阿Q像》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经典之作。蒋兆和先生家属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将该作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同时捐赠的还有蒋兆和先生的文房用品等共18件/套,此次捐赠是对中国国家画院收藏的极大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人物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蒋兆和先生满怀真挚情感将画笔对准现实生活,并将西画素描造型与中国山水画的皴擦点 [详细...]
    1. “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国博开幕
    2. 7月2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幕。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大师委副主任陶小年,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来虹,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郑强,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先后致辞。展览主人公朱炳仁向大家介绍展览的相关情况。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主持开幕仪式。 此次展览展出熔现实主义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40载艺术生涯中100余件/套铜艺瑰宝,总重量高达35.6吨,其中不乏单件重达3.7吨的巨制,成为国博展出历史上“最重量级”展览,也是国内首个铜工艺品类最为全面、表现形式最丰富的铜艺术世纪 [详细...]
    1. 中国美术史论界泰斗邵大箴辞世
    2. 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艺术教育家、艺术家,中共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于2024年7月25日10:56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邵大箴,193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文联文艺理论家协会顾问、第十届中国文联荣誉委员。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60年7月毕业后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其中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发展及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尤为深入,成就卓著。在研究中大力培植中国现代美术,力促中国美术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00(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