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秦学研·写意虎 | 笔无妄下,时见匠心之妙
    2. 秦学研/作 136x68cm 虎,在中华民族的信仰中是神圣而威武的,它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具有镇邪除妖的能量,因此,作为门神之一,其形象早为国人所熟悉。不仅如此,在民间艺术中,虎形象的普及性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早在殷周时代就有“虎方”、“虎族”等大的群落邦族聚居,可见,原始先民很早便有了“虎”信仰。出现在先秦铜器上的大量虎造型,便可为证。 至于汉代,作为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神之一的白虎形象更是大量地出现在博大恢弘的汉代艺术之中。在不少地区,逢年节张挂年画便多悬挂虎画,或猛虎下山,或猛虎出林,或猛虎 [详细...]
    1. “透明的边界:王刚水彩艺术作品展”将于天津开展
    2. 王刚,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NWS美国全美水彩协会会员,美国密苏里水彩画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天津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会长,天津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理事,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画师,民进天津开明画院理事,写生中国天津分部主席。 透明的边界:王刚水彩艺术作品展 开幕式时间:2025年10月17日上午9:30分 展览时间:2025年10月17日至2025年10月31日 [详细...]
    1. “叠城——倪蓓蓓作品展”将在上海开展
    2. 很奇怪,一看到“叠城”这个词,脑子里冒出来的居然是这两句诗:“身无彩凤双飞翼”,“为有源头活水来”,没错,它们没有分开,而是连在一起跳出来的。 也挺好。这两个名(半)句放在一起居然也没啥突兀的感觉,意象、韵律、内容指称也都能衔接得上,有那么个瞬间,我恍惚中差点想不起李商隐、朱熹这两位原作者了。 倪蓓蓓是个色彩丰富的艺术家。显然我不是单纯地说她画面色彩丰富,而是说构成她“艺术、生活”的块面多样、层次丰富。这两年来她将工作室安置在南京、上海两地,且在某个“养养身阶段”,又成了一名“观鸟者”——用我非常不专业的话说是“看鸟的”。 [详细...]
    1. “京华织锦 华彩交融”天津黄南非遗联展在京开幕
    2. “京华织锦 华彩交融”天津黄南非遗联展展览现场 10月13日,由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天津市援青指挥部联合主办,黄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黄南州非遗保护协会承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燕京八绝专业委员会支持的“京华织锦 华彩交融”天津黄南非遗联展在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朝阳馆)开幕。本次展览精选了来自青海黄南及天津的30余幅唐卡和年画佳作进行展出,作品以鲜活灵动的笔触传递着非遗匠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是京、津、青三地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开展仪式上,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南州非遗协会理事夏吾尖措,北京工艺美术大师 [详细...]
    1. 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亮相武汉 观器物之美 品长江之韵
    2.   春秋时期青铜神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从玉之温润,到瓷之典雅,从漆之明艳,到金之璀璨……长江文明,源远流长;器物之美,震撼人心。   9月下旬,“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在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展览,来自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四川、重庆等9省市30多家文博单位的160件(套)文物精品汇聚于此,集中展现了长江文明的美学风格及其发展流变的历史脉络。   展览按玉器、漆木器、青铜器、金银 [详细...]
    1. 领略马面裙的古韵今风
    2. 部分展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供图   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裙裳华彩:马面裙的古韵今风”展览,一件件色彩斑斓、刺绣精致的马面裙,生动展现了东方美学的魅力。   马面裙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极具代表性的裙装,其历史悠久,外形独特,工艺精湛,蕴含着美用一体、以文载道的人文思想。近年来,马面裙备受时尚界追捧,当代设计师以传统马面裙为灵感进行创新设计,续写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璀璨新篇。   此次展览以马面裙的美学演变为脉络,序篇讲述了马面裙的形制起源,继而通 [详细...]
    1. 汉陵珍品在京展出
    2. 展厅一角。  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日前,由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文景之治——帝陵深处的盛世图景”特展亮相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   展览以汉景帝阳陵、汉文帝霸陵考古研究成果为主要展示对象,精选184套(253件)珍贵文物,通过汉家陵阙、治国之道、盛世华章三部分,探寻帝陵蕴藏的文化内涵,解析文景时期国家治理智慧,展现西汉盛世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就。   “汉家陵阙”部分以汉景帝阳陵 [详细...]
    1. 墨西哥大神庙博物馆馆长 守护历史文物的她
    2.   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历史中心,熙熙攘攘的街区中,静立着墨西哥城前身、阿兹特克帝国古都特诺奇蒂特兰城的重要遗址“大神庙”。它见证了数百年来的历史流转,也承载着当代人对文明记忆的守护。   2015年,时年37岁的帕特丽夏·莱德斯马·布尚成为大神庙博物馆首位女性馆长。自那时起,她便十年如一日地在此坚守,推动博物馆不断发展。如今,这位女考古学家已成为当地守望文明的中坚力量。   莱德斯马自小就痴迷考古,好奇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她告诉记者,自己8岁游历墨西哥玛雅遗址帕伦克古城时,望着寂静宫殿内的摆设,脑中不禁浮现出数千年前人们在此的生活场景。“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我要当考古学家”。   在家人支持下,一次次的博物馆与考古遗址之旅让莱德斯马不断开拓视野,逐步培养了考古所需的阅读技能和 [详细...]
    1. “台湾光复与南海诸岛收复主题展”在南京大学举行
    2. 13日,由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与南海诸岛收复主题展”在南京大学举行,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揭幕仪式并参观主题展和特藏馆。 在主题展揭幕仪式上,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李斌回顾了南大教育救国、文化抗战的光辉历史,介绍了展陈主旨和重要意义。他表示,南京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多学科协同创新优势,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南海知识体系,以前沿研究支撑维权话语,以数字技术创新资源利用,以主题展览引导公众认知,为服务国家经略南海的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更加坚实的学理支撑、技术保障与舆论支持。 本次展览依托南京大学图书馆南海特藏分馆丰富的文献、史料、影像等资料制作,分晚清巨变、沧海遗殇、胜利曙光、重光山河、海疆永靖等五个部分,由120块展 [详细...]
    1. 怀着赤子之心“满世界寻找敦煌”
    2. 人物素描:卢重光绘   借助《满世界寻找敦煌》一书的撰写,我得以回顾40多年来中国敦煌学的历程,包括敦煌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敦煌学中的国际交往、中国敦煌学研究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敦煌文物回归之路的思考。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也始终贯穿《满世界寻找敦煌》这本通俗读物的许多篇章。 回望八十年代的爱国情怀   我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那个时候,国门逐渐打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90(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