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深圳市名家书画邀请展”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2. 四十五载风雨兼程,四十五载砥砺前行。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深圳市文化馆筹备推出“笔墨记忆·时代长歌——深圳市名家书画邀请展”。此展于8月23日至8月31日在深圳市文化馆展出,不仅是对深圳书画艺术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献礼。 本次展览共展出45件作品,涵盖国画、油画、水彩、书法等表现形式,共同呈现一场凝聚城市风貌与时代精神的视觉盛宴。参展人包括陈湘波、钟曦、文祯非、张闯等深圳书画领域的45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工作者。他们以笔墨描绘“深圳故事”,记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取得的成就,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感受深圳发展的精彩蝶变与特区精神的熠熠生辉。 近年来,艺术家陈湘波以深圳市花簕杜鹃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他表示,坚韧茂盛的簕杜鹃是特区精神的象征,此次展出的工笔画作《鹏城 [详细...]
    1. “TOP20”展览映射中国当代新锐摄影
    2. 8月23日,由中国摄协、浙江省文联联合主办,《中国摄影》杂志社、浙江省摄协、浙江美术馆共同承办的“TOP20·202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宣布展览开幕。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于德海,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曹鸿分别致辞,策展人代表陈秋介绍展览相关情况,入选艺术家代表刘轶恒分享创作感悟。开幕式由浙江省摄协秘书长沈峰主持。 开幕式现场,嘉宾分别为20位入选艺术家颁发了入选证书。本届展览共征集到1379位摄影师,总计1966组作品投稿。经过严格评选,陈浩、陈一丁、冯铉淇、郭备华、冷文 [详细...]
    1. 刀与木碰撞的百年图谱
    2. 刘宗河 锅圈洞 水印木刻 8月29日,“铭刻的岁月——贵州百年版画藏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幕。作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活动项目,该展览从即日起持续展出两个月。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谌宏微,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校长唐建荣,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美术史专家顾朴光,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版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曹琼德,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员会第三、四、五届委员、贵州美协原副主席王建山,著名版画家谢光荣,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贵州美协原副主席郭达平,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贵州美协原副主席 [详细...]
    1. “笔贯山河——全国名家写生作品展”沪上亮相
    2. 8月29日—9月14日,“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5周年系列·笔贯山河——全国名家写生作品邀请展”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举办。 本次展览是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上海中国画院在与山西省书画院“山海之约”写生活动的基础上,邀请了来自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天津美术学院、河南省书画院、陕西国画院、山西省书画院、安徽省书画院、福建省画院等全国知名艺术机构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展览名家云集,佳作荟萃,共同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气象与时代生活的万千姿态。这是一次艺术交流的全面升级,也是一场跨越地域的艺术对话。 写生,是艺术家直面自然、感悟生活最直接的方式,是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它不仅是锤炼技艺、捕捉物象的基础训练,更是艺术家观察世界、体悟生命、激发创作灵感的 [详细...]
    1. “琳琅——清代宫廷玻璃器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开展
    2. 8月15日,由浙江省博物馆与几品精舍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琳琅——清代宫廷玻璃器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开幕。浙江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田宇原,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几品精舍艺术中心创办人钟国苗、项晓群伉俪等嘉宾,省市媒体代表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主持。 纪云飞在开幕式上表示,浙江省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地,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此次“清代宫廷玻璃展”,是浙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一次积极探索。希望本次展览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感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开幕式现场,钟国苗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文物“宝石红色玻璃如意纹四方盖盒”。他希望此次展出的114件 [详细...]
    1. 胡硕堂|国学清思:四象和合 论《西游记》团队结构的美学智慧与管理哲学
    2. 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等待,终于等来了一个完美的组合——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团队,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管理美学典范。这个团队像一件精妙的青铜器: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器身上的饕餮纹,凌厉而警觉;八戒的九齿钉耙如云雷纹,圆融中暗藏锋芒;沙僧的降妖宝杖象回字纹,沉稳而绵长;唐僧的锦襕袈裟则是那层温润的包浆,将一切锋芒内化为雍容气度。这个不多不少、刚柔相济的组合,恰如《周易》所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在动态平衡中演绎着最精妙的管理哲学,对当代臃肿低效的组织机构构成了绝妙的反讽与启示。 一、四维结构:团队元素的不可替代性 取经团队的精妙首先体现在其结构的完整性上。若用现 [详细...]
    1. 鲁迅的面容
    2. 有一种人的面容,虽死犹生。 那面容高悬在历史的天空,照彻广袤无边、四季轮替的大地,每当节令迁变,他便将开放性的热力倾射出来,注入万物,激活生机。他总是具有一种恒定的表情,一种被历史所赋予的庄重气象。他犹若一种模式,每当人们谈论某类专门的命题,某类颇有些沉重而追远的命题,诸如民族精神,诸如国民性的自强与觉醒的时候,他便会显现,并化作千万种替变的面容。他又不仅是一种模式。他犀利的语辞,尖锐的笔锋,以及包裹其间的爱憎分明的赤心,触及几代人心灵的深处,进而糅变为一种绵延生长的谱系特征,一种撼动人心的人格力量。 鲁迅的面容,正是这样的面容。 [详细...]
    1. 鲁迅的烟火
    2. 这几年常去绍兴,即使去绍兴的目的与文学无关,也会找出时间去鲁迅纪念馆看看,时间长短不计,去一次,就有一次不同的感受。 鲁迅纪念馆门前,竖着一块长方形的图版,复制着一幅很有名的版画,鲁迅左手夹着一根烟,烟火很旺,他抬着头,正向着远方眺望。“鲁迅”的左侧,有“鲁迅故里”的字样,字体是集鲁迅的字,瘦硬、疏朗,下面是街道,应该就是鲁镇吧。 不花哨,很朴实,到过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人,对这面墙,这幅图,是有深刻印象的,在此留影,更是自觉的选择。 就好比鲁迅的文章与观点总在舆论的漩涡里,鲁迅其人,也是常常被人争论。比如鲁迅吸烟的图像, [详细...]
    1. 雄狮之醒——记中国抗战胜利日
    2. 戴政生 雄狮之醒—记中国抗战胜利日 120×230cm 黑白木刻 2015年 每当我参观重庆市80多年前的抗战遗址,其中的重庆市南岸区抗战遗址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指挥中枢,至今保留了大量抗战时期的文物;渝中区周公馆周恩来抗战期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精神堡垒”,后改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49年更名为解放碑;重庆大轰炸遗址,见证了日军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展示了“六五”隧道的历史事件;北碚梅花山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烈士纪念馆等,心情十分压抑沉重,同时十分敬佩和敬仰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详细...]
    1. 《重于泰山》与艺术使命
    2. 代大权 贺秦岭 重于泰山 450×310cm 黑白木刻 2012年 在当下主题性创作、宏大叙事不断成熟的过程中,《重于泰山》却是不在主题性创作计划之内、却在内涵上体现了主题性创作主旨的创作。 画作最上端有一行贯通画面的小字,言明此画是献给红一、红二方面军。我的祖父、伯父、父亲、姐姐,他(她)既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老党员,也是我至亲至爱的人,我常常在想,是什么让他(她)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甘冒生命之险去参与这一宏伟的事业。不想明白这一问题,我和长辈之间就会有隔阂与距离。随着社会生活的历练,自己的认知也不断提升,终于明白了他(她)尽其一生所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52(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