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李洋 | “意象色彩”与“写生作品化”
    2. 【惠东渔村】200cm×200cm纸本设色2016年 李洋的艺术很好地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优良传统,他多年来坚持深入生活,从生活现实的感受中形成表达的主题,获得实在的素材,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作品的意境营造。另一方面,在水墨写意人物造型上坚持探索,在笔墨上不断锤炼,形成具有优秀品格的笔墨语言,也形成了自己娴熟而有鲜明特征的艺术风格,堪称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画传承开拓型的代表画家。 李洋善于以敏锐的感受捕捉丰富的人物动态,努力运用多种的笔墨语言塑造形象的性格与精神。从早期以描绘陕北高原的农民为主,到后来大量表达都市生活中的人们特别是青春 [详细...]
    1. 临仙一笔,唯快不破——编辑董克诚《画里有话》有感
    2. 2012年,我们出版社编辑一行为组稿《董克诚水彩艺术》一书曾到天津美术学院董老师画室,被他海量的速写震惊,这些早已跨越了各画种,用水彩、油画、国画、钢笔等留下的生活记录,深深震撼了大家,那时就想用这些速写编一部个人艺术成长史,记录下一个从小就痴迷艺术的孩童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艺术家的历程。 要从几千张速写梳理出个成长脉络确实是个工程。生性散淡的董老师终于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下,慢慢整理出从1969年七岁刚上学时一直到今年初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观看京剧《齐白石》的速写,跨越五十年的速写组成了这本《画里有话》。 作为责任编辑,我发现从他七岁时画的《郊外鸭场》到如今画作,始终贯穿一个字“写”。从少年不知不觉的涂写,到青年的自觉追求摹写,到如今无意为佳的挥写。他少年时拜津门硕儒龚望先生学诗文书法,刘一鸣先生研习南 [详细...]
    1. 韩斌丨古韵新意 其野芃芃
    2. 溪涧凉飙 韩斌 177cm×14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国风 · 鄘风》中有一篇《载驰》,许穆夫人在诗中讲述了从许国至卫国归国救难的场景与心境,路途上“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所谓“芃” [详细...]
    1. 佘玉奇丨心有高山大川,饱含无悔真情
    2.   佘玉奇山水画展,以“我见青山”为主题,以天地为心,以诸“峰”为师,在见与不见之间,似有不见而明的大道襟怀。他的画除了诸贤提及充满 “古意”、“书卷气”、“诗意”等特色之外,还有与众不同的时代气息,以及他对天地万物怀有的敬畏之心。    他是诸多大家眼里公认的大画家   我见青山,青山处处。佘玉奇先生“我见青山”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个展览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江苏省文化旅游厅、江苏省文联联合主办,江苏省美协承办。   佘玉奇作为江苏美协曾经的主要“操盘手”,得到了美术界诸多大家的 [详细...]
    1. “轻舟已过万重山——林再福&朱淑玲水彩作品展”在厦门开幕
    2. 7月28日上午,“轻舟已过万重山——林再福&朱淑玲水彩作品展”在厦门市美术馆一楼大厅隆重开幕。 民盟厦门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黄敏沁,厦门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春洋,厦门市美术馆书记、副馆长戴华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涛,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雷勇斌,大连外国语艺术学院院长、大连画院院长林则军,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福建省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荣华等来宾、老艺术家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厦门书画院院长、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永潮主持。 开幕结束后,作者林再福、朱淑玲为 [详细...]
    1. 三次踏足青藏高原,把敬畏自然的信仰留存在画布上
    2. 圣殿 油画 2007年 青藏高原,人人叹畏的神秘乐园。那里的人们把山崇敬为“神山”,视湖水为“圣湖”,将古树称为“神树”;寺庙是神的物化。敬畏自然是人们的信仰! 中国古代夏、商、周时,人们顶礼膜拜的山川,被称为神的居所。《尚书·舜典》中说:“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舜执政30年,每到一地视察,首先祭祀山川,同时颁布法典,任免官员。敬畏自然,成为一种信仰! 显然,汉、藏民族,共同具有原初的敬畏自然的信仰! 我曾经三次涉足青藏高原,把我的感知和心律通过画笔留存在了画布上。 作为油画 [详细...]
    1. “爱与眼——仝紫云个展”在上海开幕
    2. 瑀空间 ASTRA ART 仝紫云个展“爱与眼”已于2024年7月27日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艺术家仝紫云近十年的创作成果,呈现其基于传统写实绘画上的新视角。通过细腻的写实风格和对物体的静默观察,仝紫云重温油画的历史形象,探索与客体对话中的智性与灵魂。 开幕式上,展览学术主持、当代艺术策展人孙冬冬介绍了展览的背景和意义。在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语境中,仝紫云以其独特的写实绘画风格脱颖而出。虽然是年轻画家,但他的作品却散发出浓厚的古典气息,虽偏重于写实,但并未局限于传统的框架,而是将写实作为关注和感知世界的方法,创造出新的艺术表达。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仝紫云的作品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价值。传统并不是代表过去或落后,而是一种深厚的知识体系。通过对传统的研究和当代经验的融合,艺术家从中汲取灵感 [详细...]
    1. “高峰之路——2024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哈尔滨站)将开幕
    2. 序言 高峰之路 修远且长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十年来,这些问题成为文艺界努力攻克的核心课题,特别是艺术界普遍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在各艺术门类领域的创作、教学、研究过程中备受瞩目。 什么是艺术创作的“高峰”?哪 [详细...]
    1. 走进人民 服务人民——延安鲁艺可贵的民间美育实践
    2.   1938年4月成立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从1938年4月建立到1945年9月迁出延安,鲁艺师生打破“关门提高”的封闭式教育方式,深入人民群众,发掘民间艺术、艺术教育与群众生活的新联系,创造了乡村美育的新范式,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的文艺和美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其面向人人的民间美育探索和实践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培养与人民的感情,发掘美育的源头活水   中国现代美育遵循以情感为核心的“感性启蒙”原则,倡导以美育激发和提升民众的情感,以实现重塑人心、培养新人、改造社会、复兴民族的目标。 [详细...]
    1. 三星堆考古研学游 ​模拟考古 探秘古蜀文明
    2. 三星堆考古研学活动现场 三星堆青铜艺术坊供图 随着暑假的到来,距离三星堆博物馆6公里的古蜀文明探索基地迎来了一批批热情洋溢的考古研学团队。这里占地约50亩,每日接待50人至400人,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热门目的地。 走进基地,只见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调配石膏溶液,模拟青铜冶炼的过程。他们将溶液倒入定制的三星堆模具中,体验青铜器的浇铸过程。一旁的家长看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作品,脸上洋溢着骄傲和喜悦。 “去年我们接待了约6万人,今年预计能突破8万人。”基地主任廖文强介绍,今年,他们特别增加了陶猪修复课程,并正在开发青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58(s)   5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