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笔墨丹心润边疆
    2. 东极文化纪念石碑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边疆万里文化行”活动带着笔墨丹青,将文化服务送到祖国边疆。他们来到祖国陆地最东端的黑龙江省抚远市,为东极文化纪念石碑揭幕,为这片土地送上文化厚礼。 随着红绸落下,一块曲阳雪浪石露出真容,背后就是壮阔江景。这块石碑的石材来自河北曲阳,那里的雪浪石早在宋代就因苏东坡“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的诗句声名远播,自带千百年的文脉记忆。石碑正面的“风景这边独好”6个大字笔力苍劲,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荣誉会长苏士澍题写,字里行间藏着对边疆建 [详细...]
    1. “公共博物馆展览策划人才培训”开班
    2. 7月28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公共博物馆展览策划人才培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罗文利,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范迪安,来自20个省份的30名优秀学员参加开班仪式。 针对当前博物馆、美术馆展览策划人才紧缺与创新不足等问题,项目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实践观摩,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策展人才。项目招生收到全国100多份有效申请,最终录取的30名学员兼具地域广泛性与专业高水准,是一批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战经验,更具成长潜力的中坚策展力量。 此项目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25年重点支持的科研项目,课程体系以复合性与前瞻性为核心,包括四大模块:思政与艺德模块筑牢政治责任与价值 [详细...]
    1. 古籍文物里看“共同体叙事”
    2. 新疆专展以坎儿井造型贯穿全场 盛夏时节,北京民族文化宫内观众络绎不绝。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指导、民族文化宫策划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西藏专展与新疆专展于日前正式向公众开放。记者带着探寻历史脉络的期待走进展厅,感受这些无声证物背后的历史。 家具上的“大一统”印记 西藏专展通过“天下一统”“四海一家”“礼化万方”“多彩和合”“气象万千”“团结统一”6个单元,实证西藏与祖国内地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历史脉络。 [详细...]
    1. 以文物为桥梁 推动博物馆文化持续焕发活力
    2.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以文物为桥梁 推动博物馆文化持续焕发活力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学校博物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普及民族科技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阵地作用。博物馆作为保护与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历史记忆的承载者,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为推动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文物传播影响力,持续激发博物馆事业活力,学校博物馆坚持改革创新,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传播好中华文明声音,不断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新时代新形势下,学校博物馆以文物为桥梁,致力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馆藏文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凸显博物馆发展定位 丰富馆藏文 [详细...]
    1.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开幕
    2. 以“隽永齐鲁青予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29日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周开幕式暨“2025对话山东——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当天在大阪举行,中日政府和企业代表逾600人出席活动。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在视频致辞中说,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强省、开放大省,产业基础好,创新活力强,在世博会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山东记忆”。期待山东省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共同谱写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合作发展新篇章。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高岛大浩认为,山东省自2020年以来在日本举办“对话山东”活动,向日本工商界发出了山东省重视对日合作的强烈信号,相信“对话山东”将为日中企业带来更多新的合作机遇。 本次山东活动周推出“一城一产” [详细...]
    1. 六场敦煌艺术展在北京次第绽放
    2.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敦煌莫高窟158窟的复制窟 作者供图    【看展记】    2025年上半年,六场涉及莫高窟的展览如宝相花般在北京次第绽放。莫高窟中的那些佛和菩萨们似乎经历了一场现代版的“三矾九染”,在游人的热切凝视中焕发出新的神采。敦煌不再是尘封大漠的冰冷符号,而是化作流动的艺术长河,在精心设计的展陈空间里,在娓娓道来的文化叙事中,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间,延续着跨越千年的艺术心跳,等待着被感知、被热爱、被传递。   走进中国美术馆,“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的“绘塑重光”板块尤为引人驻足。这里 [详细...]
    1. 艺藏巅峰 · 传世精品 全球顶尖艺术大师杨志谦拍卖专场预展
    2. 杨志谦,1952年生于美丽的中国江苏通州,1979年顶替父亲定居上海,自幼喜绘画爱武术,绘画曾得邵甲信,吉谷,伏文彦等多位老师指导,1983年成为基督教徒,2005至2012年作品《雲山飞瀑图》及《雲飘千里》、《风平浪静》、《青松飞雲》、《白雲清泉图》等荣获金奖,2014年由国学学会著并由国礼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形象大使》与黄永玉靳尚谊等10位老师共同入选,肖像入选封面。2014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盛世醒言》中撰写的格言荣获金奖,2016年由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片》艺术大师,中国近现代100位艺术大师,作品《风平浪静》入选封底,武术曾得上海著名武术家芮洪秀,葛金钟,钱兆洪,严敬仁,步锦华等多位老师的指导,并在第十一届武术国际博兰会上与爱徒邱振源双双荣获一等奖,2021年 [详细...]
    1. 杨留义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展在京开幕
    2. 丹青绘中轴 文脉永传承 —— “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杨留义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展” 在京开幕 为纪念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北京中轴线的独特历史价值与时代魅力,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华夏文明发展有限公司、《摄影与摄像》杂志社、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河南蔡洪坊酒业有限公司承办的“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杨留义北京中轴线城市山水画展”于 7 月 27 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中轴线展厅)开幕。 [详细...]
    1. 中国考古博物馆举办“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
    2. “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举办。中国考古博物馆 供图 “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7月28日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幕。该展首次面向全国公众系统展示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的重大考古成果,生动呈现雄安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考古博物馆开馆以来的第四个专题展览,本次展览共分为“发现古州城”“龙首新生”“千年佛光”“长安遗珍”四个单元,展示文物130余件组。 “发现古州城”单元。古州城遗址作为汉唐鄚县县治、唐代莫州州治所在地,是雄安新区 [详细...]
    1. 雕凿中凝铸的生命之歌
    2.   世界上不同区域的人们看待世界的原初方式不同,便产生了多样的文化。不同民族文化根脉的传承发展与丰富的物态遗存铸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不朽文明。非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有两千多个民族生息于此,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雄奇的自然风光催生出多彩而丰富的非洲本土文化,孕育出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被世人所传颂研习。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中,人们似乎更加注重从古老的文明汲取灵感与创新。充满生机的草原和亘古神秘的非洲艺术共同铸就了非洲人民向往并追寻的生命理想图腾。广袤的地域和炙热的沃土,使这片大地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先民艺术,其形式语言延绵不息。无论在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北非地区,还是在撒哈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56(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