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中国民俗学会召开2024年年会
    2. 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主办的“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为主题,设立了1场大会主旨发言和52个分会场专题研讨。据介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始征文以来,得到了学会广大会员和学界同仁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应征论文959篇,其中640余篇论文获得入选资格,注册参加会议的论文共计486篇。 在11月30日的大会主旨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朝戈金以及王霄冰、李刚、漆凌云、毛巧晖、祝鹏程等专家学者分别以“民间文学和相邻学科关系的几点思考”“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民间文学的重建 [详细...]
    1. 大足石刻圆觉洞石刻造像首次接受系统探测
    2. 记者日前从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作为大石足刻重要组成部分的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目前正接受文保专家对文物本体系统性的无损探测和检测。这是圆觉洞造像本体首次接受系统性探测和检测,为即将实施的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提供数据支撑。 圆觉洞是宋代佛教人物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其奇妙的光影效果、巧妙的排水系统和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被誉为石刻艺术“三绝”。但岁月的侵蚀已让圆觉洞“多病缠身”——其大跨度平顶洞窟顶板的失稳险情不断加重,渗水和长期潮湿、造像石质胎体风化加剧、金箔彩绘起翘脱落等系列病害相互交织,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此次探测的重点是石刻造像本体母岩的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造像表面历史上彩绘、贴金的范围。文保人员利用贯入阻力仪探测石刻造像母岩风化程度和深度时发现,圆觉洞内不同位置的风化差异性极为明显, [详细...]
    1. 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举办
    2. 从中国邮政集团获悉,11月29日至12月3日,以“展方寸邮票传亚洲文明”为主题的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本次展览规模超1600框,覆盖16个竞赛性类别,力求呈现近5年来我国集邮家的最高水平。 据悉,本次亚洲邮展展览面积达12000平方米。该展览从1949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资票品中遴选展品共计303套,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本次展览中,“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珍邮展”遴选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小字“當壹圆”、“宫门倒印”、大龙邮票等孤品珍邮以及上海民居、鲁迅等上海历史人文特色邮票原图共计28套,是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近年来规模最大、孤品种类数量最多的一次展览。 [详细...]
    1. 当代工笔人物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典型的美学价值。 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发展 工笔人物画的萌芽可追溯到原始时期,如原始先民遗留下来的洞穴壁画和岩画,其本能地延续了原始时期在物体表面进行线条装饰的形式。从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人物御龙图》中,可观察到画面形象有所讲究,均由简单的线条细致勾勒并部分施加色彩,画法也有所进展。魏晋时期是工笔人物画的重要发展阶段,绘画理论产生并得到发展,谢赫的“六法”成为美学品评的主要依据,指导人物画开始重气韵、重精神气质。由《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绘画在构图、用笔、着色等表现技法上各具其趣,充满写意性。隋唐时期工笔人物画走向成熟,在魏晋时期表现技法的基础上, [详细...]
    1.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实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 11月28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捐赠‘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实物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高政,中核集团总经理申彦锋等出席仪式。 中核集团是国家核科技工业主体,肩负着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本次捐赠的74件(套)核电技术实物,从档案资料、核心部件、证书奖章以及高精仪器模型等多个角度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迈入新征程的实物载体,也是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代表性物证。 仪式最后,高政和申彦锋共同为“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实物揭幕。高政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申彦锋颁发了收藏证书。 [详细...]
    1. “山河万象——薛亮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 11月30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联主办的2024年江苏文艺名家晋京展——“山河万象”薛亮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曹卫星,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诸迪,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江苏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杨岳,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冯远,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崇泉,江苏省委宣传部 [详细...]
    1. “偶遇——陈光龙油画作品展”将在江西九江美术馆开展
    2. 偶遇与履迹 ——陈光龙、王永昌双个展 20世纪最卓越的画家巴尔蒂斯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绘画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性的方法,是一场真正的朝圣,是一次极致深刻和庄严的发现之旅。事实上,我们的视觉阅读史也总是让我们试图看到,绘画背后作为画家个体那彼此迥异、错综驳杂而充满神秘的肉身经验,质询着一个画家是如何画下见证他存在的“总面孔”。正如梅洛·庞蒂在现象学中阐释“肉身”概念时,认为它强调了观看的主体与可见世界的共同质地,两者不可分割、相互孕生,是世界的敞开和“开裂”,由此在绘画中我们往往可以反向追踪画家的存在痕迹,他那强烈的内在性以及与世界的关系。 [详细...]
    1. 曹俊:用笔墨让世界看见中华文化的魅力
    2.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国画) 200×400厘米 2024年 曹俊 在画布与金笺之上,水墨与油彩交融生长,灵动的蓝、热烈的红、绚烂的金跃动其间,构成一首首令视觉和心灵都大为震撼的交响诗篇。旅美艺术家曹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让传统绘画焕发时代魅力。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曾评价:曹俊能够在思想上敢于创新,特别在中国水墨画领域,对于如何从题材到笔墨都能够做出新的时代回答这一课题,他下了很大的力气,所以他在中国画坛可以说是创新派的代表之一。 “务本——曹俊甲辰作品展”近期在北京荣宝斋举办。这是曹 [详细...]
    1. 见微知著——黄华三水墨人物画赏析
    2. 寒江独钓图(国画) 40×68厘米 2011年 黄华三 中国水墨艺术如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既保留传统精髓,又彰显时代精神?作为当代中国水墨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黄华三的作品提供了一种路径。 近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见微知著——黄华三人物画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目光。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之一,展出黄华三的十余件代表作品。 黄华三的作品赋予观者一种宏大的空间感,引领人们步入老庄哲学中崇尚的“逍遥”之境,这一境界深刻体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的无限向往。画中人物的神情姿态超越了世俗 [详细...]
    1. 提炼自然物象 抒写自在心性——纪念李苦禅诞辰125周年
    2. 等待鱼儿来(国画) 49.6×33厘米 1973年 李苦禅 李苦禅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艺术大师、书法家、美术教育家,也是家喻户晓、深受百姓欢迎与爱戴的艺术家。他是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的继承者、集大成者,也是20世纪写意花鸟的创新者、再开新局者,他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精神,至今仍在深深影响着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李苦禅的艺术成就,离不开20世纪两位重要艺术家徐悲鸿与齐白石的重要影响。他曾受教于徐悲鸿,后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打下了西画的坚实基础。1923年,他拜齐白石为师,成为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在向老师学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