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挖出千年铜鼓之后
    2. “这是自1975年以后,广西北流再次出土铜鼓。”7月14日,北流市博物馆馆长卢俊成激动地说。 当天,北流市六麻镇经龙村山口垌组一座山岭的半山腰上,村民苏健军在清理房屋后的滑坡泥土时,意外发现泥土中露出一个长满铜锈的“金属桶”。卢俊成接到消息后,没有片刻耽搁,立刻与玉林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以及玉林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赶往经龙村。当看到那半掩在泥土中的青铜造物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裸露出的鼓边线条流畅而古朴,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状如漩涡的纹饰——这毫无疑问是一面铜鼓。 铜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和祭祀用品,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通过考古发现,铜鼓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市;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当日,为了尽可能不损 [详细...]
    1. 从“战国冰箱”到汉代麻鞋——博物馆里的“消暑神器”
    2. 夏日热浪席卷,空调与冰镇饮品成了当下人们抵御酷暑的常规装备。但回溯千百年前,古人在炎炎夏日里又是靠什么消暑纳凉呢?在湖北多个博物馆中,那些静静陈列的珍贵文物诉说着古人应对酷暑的智慧巧思。 走进湖北省博物馆,有着“战国冰箱”之称的曾侯乙铜鉴缶讲述着2400年前的消暑传奇。这个精巧的双层青铜器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夏天在方缶里面盛酒、在鉴与缶的缝隙中放冰,就可以达到冰酒的效果;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就可以在寒冷的冬日喝到温酒。此青铜器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其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该器物又称“冰鉴 [详细...]
    1. 从博物馆到城市文化客厅
    2. 暑期过半,与火热的天气一样,“博物馆热”持续走高。7月以来,古琴、昆曲、西安鼓乐等不同形式的传统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轮番上演;国家自然博物馆策划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观众,楼体灯光秀、科普剧、藏品故事会、自然讲坛等14项近220场次的晚间科普活动创意十足…… 博物馆已悄然打破传统边界、突破静态陈列,以创新姿态深度融入社会教育体系,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从历史的旁观者转变为文化的参与者。 空间再造 不久前,北京通州燃灯塔下,运河号子与印度塔布拉鼓声交织,拉开了“2025京津冀古建音乐季”的序幕。这场跨越京津冀三地、持续近4个月的活动,在13处文博空间内,以百余场音乐演出、沙龙、市集和研学活动,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以博 [详细...]
    1. 丹青翰墨绘就唐宋八大家风采
    2. 8月4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主办的“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主题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共同为展览揭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精品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进一步赓续中华文脉,中国国家画院秉持“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学术理念,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举办“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主题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展览汇聚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179件精品力作,以美术的形式呈现唐宋八大家的诗歌意境和艺术人生,展现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精神。 “唐宋八大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 [详细...]
    1. 延长开放后,博物馆里看什么
    2. 暑期,各地不少博物馆提供延长开放服务,推出丰富多彩的夜间活动,以更好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满足广大公众精神文化需求。 自8月1日至8月31日(每周一闭馆),湖南长沙博物馆开放时间延长至20∶30(20∶00停止入馆)。8月1日晚,作为延长开放的首场特别活动,“魏晋风华·博物馆奇妙夜”在该馆亮相,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融合历史底蕴与创新体验的文化盛会。 活动现场,一段翩若惊鸿的汉服暖场舞将长沙博物馆变为沉浸式文化空间,将观众带入魏晋的浪漫意境。在这里,观众可以亲手体验岩彩画、漆扇的匠心,参与投壶竞技,丰富的互动体验让文物“活”了起来。在二楼特展厅,在琵琶演奏者与持灯舞者的引领下,观众在悠扬的笛声中步入“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近距离观赏珍贵画像砖,并通过专业演员的情景表演、复原舞蹈、服饰妆造及古乐演奏,领略 [详细...]
    1. 从塞外到江南 台胞青年在山河诗画中探寻文踪史脉
    2. 浙江分营营员在杭州孔庙合影。  主办方供图   松花江畔看风吹稻花,北大清华感受学术氛围,河北金山岭登巍峨长城,西子湖畔听南屏晚钟……这个暑期,2025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的部分营员来到东北三省、河北、北京、上海和浙江,感受南北迥异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感受城市的发展脉络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这次旅程远不止是一次游历,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开阔眼界的宝贵经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首次来到大陆的郭同学表示,他要把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台湾同学,让大家共同感受祖国的发展 [详细...]
    1. 国博新展打开沙特艺术之窗
    2. 展出的作品《沙漠守护者》。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沙漠的细沙被封存在树脂中,成为时间的琥珀;传统阿拉伯书法的线条脱离纸面,在光影装置里幻化为跨越时空的符号……近日,“王国的艺术——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窥见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的窗口。   沙特阿拉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其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深深植根于此。自20世纪50—70年代现代主义绘画发轫,到如今摄影、影像、装置、绘画等多元媒介的绽放,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宛若一部流动的视觉史诗。 [详细...]
    1. 北京中轴线篆刻作品展亮相故宫
    2. 参观者欣赏展品。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由故宫博物院、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故宫站”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展。展览以印章为载体,通过“大众篆刻与宫廷宝玺”的双重视角,生动诠释这条纵贯古都700余年的壮丽中轴线所承载的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   展览汇聚了来自首都和全国各地专业篆刻工作者、大中小学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创作的200余枚篆刻作品,从永定门至钟鼓楼,串联起中轴线 [详细...]
    1. 走进山西博物院“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
    2. 展厅一角 走进山西博物院“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 重温烽火岁月抗战壮歌(烽火记忆·时代回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日前,“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博物院(馆)开展,共展出革命文物逾千件,生动再现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从创建、巩固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太行精神的发源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四 [详细...]
    1. 第九届少儿版画(东海)展览在江苏省东海县开幕
    2. 7月27日,“中国美协艺委会学术研究展系列:第九届少儿版画(东海)展览”在江苏省东海县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江苏省东海县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东海县委宣传部、江苏省东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江苏省东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江苏省东海少儿版画活动中心协办。 展览启幕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董竟成,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郑勤砚、副秘书长靳长安,江苏省文联书画院名誉院长高建胜,连云港市文旅局党委书记、局长封海燕,连云港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秘书长俞文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36(s)   5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