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从时间与记忆的视角分析蓝晒工艺的艺术实践
    2.   【摘要】蓝晒工艺化学反应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其物质与光影的互动则是对记忆的重构表现,使这一传统工艺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焕发新活力。本文从时间与记忆角度剖析蓝晒工艺的艺术实践案例。   【关键词】蓝晒工艺;时间;记忆;艺术实践   时间流逝——化学反应的隐喻   蓝晒工艺又叫做铁氰酸盐(铁-普鲁士蓝)印相法,通称蓝图晒印法,是一种基于铁盐反应的摄影工艺。英国爵士约翰·赫歇尔(John·Herschel)发明了这种能持久保存蓝色照片的摄影工艺,他也是“photography”(摄影)、“negative”(负片)及“positive”(正片)等术语的提出者。植物学家安娜·阿特金斯(Anna·Atkins)曾运用蓝晒工艺创作《不列颠藻类集》,成为该工艺艺术实践的典范。笔者认为,蓝晒工 [详细...]
    1. 木上梵音——惠安木雕与潮州木雕的文化传承
    2.   走进闽南与潮汕的古寺深院,总能与那些藏在梁枋斗拱间的木雕相遇。今年初夏,笔者实地探访了泉州、潮州、梅州等地的古建筑遗存。惠安木雕与潮州木雕,这两种承载着千年技艺的艺术形式,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在岁月里镌刻下信仰的图腾。   在泉州开元寺,惠安木雕以质朴而庄重的姿态,默默地诉说着佛国故事。在惠安木雕用刀技法方面,工匠们用细腻的平刀技法,将释迦牟尼成道的瞬间凝固在梁柱之上。佛陀面容圆润、眉眼低垂,嘴角似含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流畅的线条勾勒出衣褶的自然垂落,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穿透千年的慈悲与宁静。   在雕刻护法神将时,工匠们则改用斜刀、圆刀,以刚劲凌厉的刀法,突出神将怒目圆睁的威严、肌肉紧绷的力量感。这些作品不仅是建筑装饰,还是无声的传统文化宣讲者。当人们仰头凝视时,仿佛能听见木鱼声在木雕的纹理 [详细...]
    1. 翰墨润心田:一位群众文化服务者的日常纪实
    2.   书画艺术不是束之高阁的珍品,而是浸润大众生活的文化清泉。入职以来,笔者参与策划了80余场群众文化活动,见证了传统文化以鲜活姿态融入当代生活的全过程。笔者通过对这段经历的记录,完成了这篇报告文学作品。   展览为窗:打开书画艺术之门   策划书画艺术展览是开展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方式。从确定展览主题,到征集与筛选作品,再到设计与布置展厅,每个环节都凝聚着我们对这份工作的热忱。   我们在举办书画艺术展览时,需要深入挖掘展览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从而增强书画展览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以2023年底策划的“暖——楚卫红水墨作品展”为例,在举办这个展览的过程中,我们专程拜访了楚卫红老师及其画家友人,聆听其创作故事,深刻感受到其作品温暖质朴、生动传神的特质。令人惊叹的是,这位毫无绘 [详细...]
    1.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摄影教师的教学革新之路
    2.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AI技术的发展深刻重塑了摄影的技术边界与美学范式。高校摄影教育作为摄影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这种态势下,高校摄影教师只有积极正视并主动拥抱变革,才能切实满足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摄影教师;教学革新;提升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摄影教学革新的紧迫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高校摄影教学站在技术革新的岔路口,传统教学体系正面临以下三个层面的严峻挑战:   其一,技术基础层面。一方面,诸如Midjourney等AI图像生成工具已能帮助创作者高效地完成画面的构建,传统摄影教学中的复杂场景、布光模拟、特定摄影风格模仿等基础技能的训练价值被削弱[1]。另一方面,P [详细...]
    1. 版式设计的艺术美学策略
    2.   版式设计是设计师在既定主题与视觉需求的前提下,在限定的版面空间内,遵循形式美学原则,对文字、图形、色彩等特定的视觉信息元素进行版面编排与布局。版式设计的意义远不止简单的视觉美化,它是信息与受众之间的认知桥梁,是功能逻辑与美学表达的精密平衡。正如设计大师保罗·兰德所言:“版式设计不是让文字变得漂亮,而是让思想变得可见。”在信息爆炸时代,版式设计已从专业技能升级为现代人的视觉生存能力。   版式设计要在认识版面形色、空间、动势等视觉要素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空间视觉元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表现力,增强对版面主题以及版面信息的传达,展现对组合规律、各种表现可能性与关系的探讨。   >>视觉要素与构成要素   视觉要素和构成要素是版式设计的基本造型名词,就像建房的砖 [详细...]
    1. 共赴开博新展 来一场宋韵美学的山水清谈
    2.  “‘洞天行履——宋人自然秩序的审美转译’宋韵美学艺术展”现场 本报记者 王岗飞 摄   7月3日,由中国美术学院、开封市文旅局、赣州市文旅局主办的“‘洞天行履——宋人自然秩序的审美转译’宋韵美学艺术展”在开封市博物馆举行,系统呈现宋韵美学在当代的审美转译与诗化再造。   展览聚焦宋人如何将自然转化为艺术语言,分为入岫、游观、及物、悟道、栖居5个部分,通过绘画、书法、陶瓷、服饰、家具、茶器、园林等12种艺术形式,展演宋人转译自然秩序的审美之道。   在展陈空间上,展览特别借 [详细...]
    1. “中原画风”巡展至重庆
    2.   “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重庆展”现场 本报记者 彭彬 摄   7月9日,“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重庆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180幅描绘中原雄伟自然景观、厚重历史人文和火热建设风貌的丹青佳作集中展出,为山城人民呈现了一场气象万千的艺术盛宴。   此次展览是“中原画风”首次成规模在渝展出,也是“中原画风”全国巡展的第28站。   河南地处黄河之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美术创作既扎根于厚重的历史文化,又展现出新时代的创新活力。此次巡展的作品,既有对黄 [详细...]
    1. 轻摇一扇风 漫品千年韵——扇面书画的千年风雅与当代对话
    2.   扇面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其形制之美、意蕴之丰,早已深深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肌理之中。从文人雅士的怀袖雅物,到寻常百姓的消暑良伴,一方扇面承载的不仅是清风徐来,更是诗书画印交融的东方美学。近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李健强,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教授、《大学书法》杂志副主编顾翔,文艺评论家、南京大学历史学(考古学)博士郑志刚,拙堂扇庄庄主孟洪斌做客大河美术报社,一起畅聊扇面书画的鉴赏、创作和收藏。   从怀袖雅物到   流动美术馆   扇面艺术是小品大艺,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宋、元时期已经广为流行, [详细...]
    1. 初心为笔,岁月为墨——著名画家高云的“早”与“迟”
    2. 最早的时候,只是知道认识了江苏省文化厅的高云厅长,并不是太清楚高厅长除了“厅长”以外的其他什么。一来是因为我这个人不善交际,导致孤陋寡闻;二是隔行如隔山,写文章的和画画的,虽然都属于“文艺界”,都被称之为“文人”或“文化人”,但其中的差异和距离,也许隔着千山万水呢。 但是好在自从认识了高厅长以后,我就渐渐地不是快速而是匀速、不是刻意而是自然而然,开始了解和熟悉高厅长,渐渐地知道高厅长除了“厅长”之外的其他种种,开始认识了“画家”高云。 高云,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写作视野中,所以,我今天要写的高云,是画家高云。 他分明是来考 [详细...]
    1. 从长江到湄公河——中老两国少年共绘一幅画
    2. 老挝少年儿童亲手绘制了属于自己的皮影角色 老挝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灵动线条勾勒童心印记,斑斓色彩晕染童梦奇境。日前,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老挝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承办的“放飞梦想——中老国际少儿画展”在老挝首都万象开展。中国与老挝的少年儿童,用画笔描绘出各自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 湖北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是2025年湖北省与老挝中国文化中心对口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42幅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少年儿童绘画作品,生动诠释了两国少年对文化的探索与憧憬。 展览现场,奔腾的长江在宣纸上卷起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