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马克·吕布跨越世纪的中国情缘
    2. 2001年,马克·吕布在平遥古城。吴家林 摄 马克·吕布跨越世纪的中国情缘 ——《历史之镜:马克·吕布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出版   马克·吕布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他从1957年开始来往中国达20余次,用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直觉捕捉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真实面貌。他的作品在中国纪实摄影界产生了恒久而巨大的影响,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20世纪的时代缩影。   马克·吕布的光影之旅   在 [详细...]
    1. 此心光明——《灼日——冯远自传》品评
    2.   认识冯远先生20年了。读自己如此熟悉的一位长者的自传,我兴致尤为浓厚。我想知道,我们眼中的“他”,和他自己眼中的“他”,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异?我还想知道,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有着怎样的因果关联?毕竟,艺术是人生的投影。当然,我更想知道,古稀之年的他,对艺术有着怎样深刻的认知,对人生有着怎样透彻的感悟。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灼日——冯远自传》。令我不忍释卷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文真诚坦荡而不失温厚含蓄,语言简洁流畅而不失平易质朴。70年的人生履历,60年的从艺经历,在这本书中徐徐展开,过往的岁月被沉淀、过滤、蒸馏,最终升华为一幅白描长卷,精练而醇厚,清朗而隽永,一如其人,如见其人。   不仅如见其人,更如同走进一片广袤的森林。冯远先生既是艺术家,又是教授,还是文化官员,多重的身份决定其人生的丰 [详细...]
    1. 未来感在艺术中,呈现“蓝图生产力”
    2. 虫舱(昆虫、金属、玻璃、亚克力、电子元件) 苏永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蓝图生产力——未来感在艺术中的表达”展览于7月19日至9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基于对馆藏当代作品的研究,以艺术创作的“未来感”实践为主要议题,由此进入对科技介入、媒介利用和艺术感知的讨论,并将艺术对生产力的想象置于历史语境中,从而反观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力质态的先进性。所谓“蓝图生产力”,即是艺术家畅想未来的创新实践,不仅在于关注加速更迭的科技与媒介,更是指向人本身对未知领域和未来世界的感知反馈,并推动我们看向更广阔的未来。 [详细...]
    1. 墨盒:从大众文具到小众收藏
    2. 墨盒是储存墨汁的文房用品,一般由铜制成,内部装填丝绵,可以吸附多量的墨汁而不溢出。墨盒出现在清末,曾经风行一时,但随着铅笔、钢笔等硬笔的出现,很快淡出历史舞台。现在,它早已从一种大众使用的文具,转变为比较小众的收藏品了。 墨盒的出现是19世纪后半期技术发展的结果,当时市场上出现了使用方便的瓶装墨汁,用砚磨墨已无必要,再加上人们外出的机会增多,迫切需要一款便携的储墨和蘸墨、舔笔文具,墨盒便应运而生。据说,清代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阮元在清道光丙午年(1846年)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筵宴时,就携带着一枚以皇帝赏赐的旗匾银制作的圆形墨盒。 由于 [详细...]
    1. 墨票背后的交流故事
    2. 过去,人们构图作画、运笔书写,都少不了一锭好墨。古墨按制墨用料可分为松烟墨、油烟墨、漆烟墨等,再按烧烟用料和搜烟位置细分,又包括顶烟、贡烟、选烟、大卷墨、藏烟、五石顶烟、五石清烟、五石漆烟、顶松烟、超顶烟、松烟、松柏清烟、真正松烟等。各墨肆为吸引顾客,会在墨面或墨侧书写、模印所选烟料,以强调自家墨锭品质上乘。 烟料的选用是保证墨锭品质的基础,然而,要出好墨,关键还在于和墨过程中用胶得法,烟胶配比亦是各墨肆制墨之秘法。《墨经》载:“凡墨最贵及时。”过去以人工制墨为主,古人善观气象,以对应制墨工序。除制胶当时,用胶还应按季节温度差异作增减配比。温湿度及照度波动亦会改 [详细...]
    1. 墨法:浓淡枯润见意蕴
    2. 东汉书法家蔡邕有一次出门,见仆人在门口扫地,扫把在地上呈现的痕迹让他感到惊喜,于是回到家中,用毛笔蘸墨,在纸上仿照写出了飞白书。“飞白”是指笔触所呈现的一种墨色的虚实变化效果,后来成为书家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墨法也由此而生。 笔法、结字、章法和墨法是书法的四大要素。对墨法的应用会直接影响书法意蕴的表达。最早谈论墨法的是南朝的梁武帝萧衍,说了八个字:“少墨浮涩,多墨笨钝。”过了100多年,唐朝的书法家、理论家孙过庭又说了八个字:“带燥方润,浆浓遂枯。”及至宋朝,墨法尤其为书家所看重。苏轼在《论书》中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这 [详细...]
    1. 哈尔滨市博物馆提供暖心服务 ​让游客再次踏进博物馆
    2. 游客参观“丁香消息——中央大街历史风情展” 今年暑假,黑龙江哈尔滨市博物馆是不少市民和游客喜爱的打卡地。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分享了游览体验:既可以漫步在博物馆大院,穿梭于楼与楼之间,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也可以收集有趣的印章,留下美好的记忆,度过惬意舒适的假期……近日,记者走进哈尔滨市博物馆,一探究竟。 哈尔滨市博物馆分馆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分馆散布在院中。而七号楼集油画、版画、钟表、摄影等艺术展览于一体,是游客十分密集的地方。 走进七号楼一层,目光便被“丁香消息——中央大街历史风情展”展板吸引。 [详细...]
    1. 故宫博物院保卫处党支部:安全有质量 服务有温度
    2. 随着暑期到来,故宫博物院参观游览的热度日益上涨。上午11点,通常进入故宫的人流量开始加大,在烈日当空的午门广场,虽游人如织,却井然有序,观众排队安检、验票,20分钟内即可进入。故宫博物院保卫处各部门分工配合,为观众营造了良好的参观体验。“虽然我们的工作相较全年其他时间更为忙碌,但能够更好地确保观众参观安全,并为观众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故宫博物院保卫处党支部书记、处长王波说。 故宫博物院保卫处党支部拥有31名党员,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作为故宫博物院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责团队之一,该支部近年来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和业务融合,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安全工作质量,持续传递服务工作的温度。 党建领航建设“平安故宫” 2019年,故宫博物院提出了“平安故 [详细...]
    1. 第二十一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举行
    2. 承千年文脉,书百年序章。日前,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书法家协会、首都博物馆承办的“篆书源流——第二十一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有109件精品入选,其中篆书、篆刻49件,隶书、楷书、行书、草书60件。 此次展览以“篆书源流”为主题,既有珍贵拓片、金石题跋、名家篆书精品等历代经典,也有北京地区书法篆刻家的精品力作,还有面向社会广泛征稿评出的篆书篆刻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杨伟华认为,这些作品传承经典、守正创新,呈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和文化内涵,是对北京书法界人才、资源、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叶培贵介绍,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是北京书协的品牌展览,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为篆书艺术的当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2日。 [详细...]
    1.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成果首次集中展出
    2. 8月6日,参观者在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也是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开展10周年。不久前,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文物局)和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文物局)主办的“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览精心挑选出330余件(套)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出水文物和相关展品,第一次系统地将出水于不同地区的五艘沉舰出水文物集中展出。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走进“铭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77(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