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一场没有开幕式的“大地壮歌”
    2. 鲁慕迅 《大地壮歌》 68cm×68cm 国画 1982年 8月13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大地壮歌——鲁慕迅画展”在中国美术馆3号厅开展。这场展览没有开幕式,但在开展前,观众已在现场排起了长队。 鲁慕迅今年96岁,原名鲁立,出生在河南汝州,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长期在湖北工作,曾任长江日报美术组组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等职,是长江画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马蹄莲》被人民大会堂陈列、收藏。 此次展览系中国美术馆今年学术邀请系列的第五场,展出鲁慕迅不同时期的诗书画作品及珍贵手稿、艺术资料等60余件,是其 [详细...]
    1. 诞辰180年 作品180件 看吴昌硕的艺术和影响
    2. 吴昌硕 《墨梅图》 120cm×47.5cm 1927年 西泠印社藏 近日,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之际,“师古开今——吴昌硕艺术传承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展览由西泠印社、湖州市委宣传部、浙江美术馆、湖州市文联、安吉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旨在向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这一艺坛巨擘致敬。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书画篆刻艺术之大家,其艺术成就与影响力广泛深远。此次展览创新展示角度,从文脉传承角度,再现吴昌硕翰墨铁笔诗文之精绝和承传数代“为万世继绝学”的煌煌业绩。展览突破了对吴昌硕艺术门派欣赏与研究的传统视角,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艺术画卷。 [详细...]
    1. 广西农民画创作精品巡展开幕,209件炫彩农民画令观众惊叹
    2. 展览现场 摄影:武广宇 8月18日,“广西农民画创作精品巡展”首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209件炫彩农民画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西农民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间乡土艺术,它源于乡村、源于生活,构图生动、风格鲜明。此次展出的画作接地气、冒热气,聚焦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绘山水、话小康、庆丰收、抒乡愁、晒幸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梦圆梦的火热情怀。 展览现场,色彩绚丽的广西农民画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拍照留念,他们惊叹于广西农民画的艺术表达、农民画作者的用心用情,纷纷表示 [详细...]
    1. “方阵——中国国家画院方土导师工作室高研班、访问学者作品展”将开展
    2. 序言 2021年,中国国家画院首设“方土导师工作室高研班”,于我而言,既兴奋又忐忑。兴奋是平添一份成就感;忐忑却是当惯了自由画家,这种开班方式,一时难以适从。 说实话,我从不好为人师,此前就十分抗拒“立山头,收徒弟”这桩事,觉得多少有点“江湖习气”。记得念广州美院时,曾听老师说过:师生关系毕竟短暂,一踏出校门,大家就是同道人。我深以为然。故此,日后每有登门拜师者,都被我婉拒,虽说多为晚辈,但还是觉得以“道友”相处自在。回顾十多年前,我之所以倡议“青苗计划”,完全只为培育年轻画家搭建一个公益性平台,如今人才济济,我仍甘当“幕后军师”。 [详细...]
    1. 李叔同的油画艺术
    2. 花卉静物(油画) 39×56厘米 1911年 李叔同 李叔同对于多数人而言是传奇式的存在。出生于贵胄家庭的他以艺术“弄潮儿”的形象走入人们的视野,也以艺术上的才华打开自己的人生画卷:文学、诗词、音律、金石、丹青、篆刻、书法、戏剧等,在上个世纪之初新旧思想交替挣扎的迷雾里,他别开生面地站上时代潮流的前端。俞平伯评价他:“李先生做一样像一样……学习油画便像个美术家……”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开拓型的画家。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模特儿写生课的人,是近代中国画、广告画、木刻的始作者。他倡导美育,广泛引进西方艺术思潮和美 [详细...]
    1. 苏州版画: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2. 姑苏万年桥图(版画) 清乾隆 日本神户市立博物馆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作为古代商品经济繁荣之地,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而商品贸易的发达使得艺术品不再高居庙堂之上,也能成为市井民众陶冶情操而购买的雅玩。 苏州版画作为苏州艺术产业的一个重要门类,得益于商品经济的繁荣,获得极大发展,在吸收了中国传统木版画工艺拱花以及饾版套印的基础上,还大力借鉴西洋画法,创造了一批制作精良、工艺精美的木版画作品,对邻国日本的浮世绘,甚至世界美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州版画虽可以追溯至宋代,但是繁荣期主要还 [详细...]
    1. 沉厚显清逸 密致见旷远——评董雷的山水画新作
    2. 神女烟霞(国画) 200×240厘米 2023年 董雷 新时代以来,中国画创作进入一个多元发展的阶段,题材内容、艺术语言、风格形态均形成丰富的格局。其中,当代山水画创作最令人瞩目。一个重要特征是,一批年轻的画家脱颖而出,成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力量。他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中,面临着纷繁复杂的信息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在创作理念、创作方法上更为开放、多样,特别是在主题性中国画创作中获得新的拓展。在当代青年山水画家中,中国国家画院的青年国画家董雷以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精益求精的创作心态、清雅厚重的笔墨语言为人所关注。在不断地笔墨耕耘和探索中,他逐 [详细...]
    1. 屏屏相映 廷壁生辉
    2. 屏风是家具中的一大种类,其结构和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进和完善。及至清代,屏风类家具已经发展为座屏、围屏、插屏、挂屏四个细类,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着广泛的使用。 挂屏主要安设于室内墙面之上,起到装饰与点缀立面空间的作用。清代挂屏的制作手法与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曾广泛应用于宫廷的大小殿阁之内。故宫博物院现有清宫旧藏挂屏九百余件,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屏风,其在当时室内陈设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些挂屏精美华丽、细节丰富,凝聚了清代手工艺制作技术的精华,当年常悬壁上,虽经岁月浸染,却难掩光辉。 为使广大观众更好地了解挂屏背后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 [详细...]
    1. 在奥运设计中邂逅法式浪漫
    2. 每届奥运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的竞技舞台,更是一场设计与创意相互碰撞的视觉盛宴。随着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举办,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座充满艺术气息与历史沉淀的城市。“时尚之都”巴黎为世界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盛事,而本届奥运会在色彩、创意、概念上也不乏设计亮点,展现出独特的法式美学。 本届奥运会的会徽设计独具匠心,设计者将代表法国国家象征的玛丽安娜形象融入其中,它是奥运史上首个融入人脸形象设计的会徽,同时也是奥运史上,首次将奥运会和残奥会会徽统一,寓意二者不可分割。会徽呈圆形,金牌剪影为背景,中央是熊熊燃烧的白色奥运圣火,圣火下方是勾勒出的金色嘴唇,整体宛如一位 [详细...]
    1. 朱炳仁:八十岁“铜”心不减 四十载熔铸古今
    2. 铜,是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经过数千年的淬火锻造,以青铜为代表的铜器采冶和铸造技术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之一。 每次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都会在后母戊铜鼎前驻足许久。他说,无论多少次近距离观摩这件“华夏第一鼎”,他都会被其高超的工艺所震撼。 在制作该鼎时,工匠们要将1000公斤铜分成10至20公斤的小份分别熔化,再将上百桶、温度高达1000℃的铜水倒进模具冷却。“可想而知,这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有多高。即便是放在现在,在没有现代设备辅助下,也很难再现。”朱炳仁始终谦虚地认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15(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