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著名艺术家侯宝川教授逝世
    2. 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共党员、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侯宝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13日0时在重医大学城附属医院不幸逝世,享年67岁。 侯宝川同志1958年10月出生,1975年7月参加工作,2019年1月退休。侯宝川同志一生致力于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其作品扎根乡士、意象深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风貌,在油画创作领域享有盛誉。他长期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领导职务,恪守教育初心,潜心育人,为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和艺术人才培养倾注毕生心血,深受师生 敬重与爱戴。 侯宝川同志的逝世是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缅 [详细...]
    1. 国际水彩画大师邀请展在韩玉臣美术馆隆重开幕
    2. 水色墨韵,相映交融;东西匠心,淬炼共美。10月12日,由国际水彩画大师协会主办的“名家荟萃 异彩纷呈——2025国际水彩画大师协会邯郸邀请展”在邯郸韩玉臣美术馆启幕。时值邯郸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与对外开放之际,这场国际艺术盛会无疑为此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展览承办方,韩玉臣美术馆在成功举办首届IWS国际水彩青年名家邀请展,约瑟夫、黄华兆美术作品个展及道根伉俪作品展 [详细...]
    1. 王镛|太行与荆浩,是两本读不完的书
    2. 王镛先生太行写生稿(一) 创作时间:2000年 太行与五岳不同。五岳之顶大多可望可及,你可以一边登山,一边赏景,不消太长的时间,便可征服它。这正符合中国人对“好山”的要求——可游可居。而太行却绵延数千里,一时不可穷尽。 晋代郭缘生在《述征记》中说:“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界。”以至于谁都说不清它的顶峰何在。只是在《山海经》里有句话:“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归山又指何处,我也不清楚,起码说明它的知名度不高。可见太行虽雄踞中原,如此庞然,却不便登临赏玩,因此未被入选五岳之中。不过《吕氏春秋》说到“九 [详细...]
    1. “宜学·镜相——管朴学&张宜双个展”将在浙江诸暨开展
    2. 前言 十六世纪二十年代,是世界绘画史上一个意味深长的转折点。1519年达·芬奇离世,1520年拉斐尔离世,1521年徐渭降世,三位分别影响东西艺术进程的巨匠,在生命的续接之间形成某种遥契。东西方绘画之间,始终存在一条若隐若现的会通之径。审视二者,犹如端详《蒙娜丽莎》的鼻梁:难以捕捉明确边界,朦胧、玄妙,却撼动心灵。这也正是“宜学·镜相”展览所希望传递的体验。 张宜与管朴学,一位致力于大写意人物画,一位深耕写意油画。大写意早已不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中国画观照世界的哲学。而油画,常被冠以“写实”之名,但其内核亦含写意。回望达·芬奇、拉斐尔与徐渭, [详细...]
    1. 雅正之风沁心,朴厚之韵传神——走近“向往经典·刘万鸣书画艺术展”
    2. 9月25日至10月12日, “向往经典——刘万鸣书画艺术展” 在西安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近30年来的242件作品。展览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主办,是该馆学术邀请展系列的第五场。本次展览从展览到系列学术活动都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学术话题。刘万鸣的花鸟画传承千年中华优秀传统,特别是宋元绘画的精到深入,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把西方严谨的素描造型融汇于中国画写意笔墨,其极富个性化艺术语言的作品,已成为当代花鸟画的新古典主义样本。本文将从对刘万鸣创作所涉及到的有关学术问题做一个述评式导览。 [详细...]
    1. 尚莹辉 | 荷风漫卷拂青峦
    2. 荷风漫卷·1 138cm×69cm║纸本水墨║2025年 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与喧嚣让美丽乡村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今年我去了中国白莲之乡——广昌县采⻛,之后又参加了省文联组织的“生态文明建设”去了鄱阳、永修、武宁等几个县采⻛,印象最深最打动我的,是广昌一片一片的碧绿荷塘和武宁⻓水村⻘山环绕下的荷塘。它们构成了我记忆中完美的生态系统:荷塘如镜,村居错落,⻘山如黛,荷塘镶嵌在⻘山绿水之间,那密密麻麻的荷叶错落有致,像是无数把撑开的绿伞营造了一片清凉天地。当夏⻛拂过荷塘,荷叶在微⻛中轻轻摇曳,叶面翻卷漾起翠绿的波涛,层层叠叠随着⻛势起伏成流动的锦纹,带着 [详细...]
    1. 秋水养心
    2. 寒露已至。相较白露节气,此时气温更低,地面露水渐凉,几近凝结成霜,寒露之名便由此而来。 此时秋意愈浓,天高云淡,正是走向山水之间的好时候。不少人背起行囊,走向林间与水畔,渴望在斑斓秋色中触摸季节的脉络,于澄澈水岸感知清风的沁凉。而当我们沉浸于秋水潋滟之时,不妨将目光转向古画深处。那里所藏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种心境,一种人与天地相处的方式。正如王维所写:“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诗中的空灵与超然,恰是许多出游者心之所向。 元代画家钱选的《秋江待渡图》与明代画家沈周的《秋泛图》,便以精妙的笔意墨韵绘出秋日人与水的相处之态,仿佛为匆忙的旅途注 [详细...]
    1. 黄格胜《漓江百里图》的山水气象
    2. 漓江百里图 局部(国画) 1985年 黄格胜 1985年,研究生刚毕业的黄格胜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过人胆魄创作了《漓江百里图》,这幅长达200米的山水巨制是迄今为止以绘画形式表现漓江最为全面、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被学界公认为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近日,在广西美术馆举办的“漓水春秋——黄格胜《漓江百里图》创作40周年学术回顾展”便展出了该画原作及相关文献资料。 《漓江百里图》的创作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黄格胜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界风云激荡,中国画穷途末路论甚嚣尘上,而以西方现代派为楷模的抽象方式成为一种风潮。我反复思虑,不跟风, [详细...]
    1. 将历史场景转化为视觉史诗—​—黄权山《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赏读
    2.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油画) 176.5×238.8厘米 2011年 黄权山 在当代油画艺术的语境中,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往往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它们既要忠实于历史,又需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福建省美术馆收藏的黄权山油画作品《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便是其中的范例,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深沉的艺术力量,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古田会议这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关键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生动且深刻地呈现在画布之上。 黄权山出生于1940年12月,山东泰安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他擅长通过油画作品深刻诠释主题,尤其是在历史题材创作上,他不仅 [详细...]
    1. 托起青年美术家的艺术梦想——国家艺术基金助力美术人才成长
    2. 2017年,研究生毕业刚刚工作的沈璐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举办的连环画培训项目。在20多天的免费集中学习和创作中,她倾听了沈尧伊、侯国良等连环画艺术家的授课,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次学习不仅让我在连环画创作的画面构图、情节把握、情感表达上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体会到内在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对于创作的重要性。”沈璐说,那次培训的大部分学员都成为近年来架上连环画创作的主力军。 2018年,沈璐边工作边攻读博士学位,她的《苗族女孩》系列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10万元的资助经费对于经济拮据的青年人而言,犹如一场及时雨,滋养了其艺术梦想。沈璐利用假期,深入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采风,少数民族原生态的生活使她感受到内心平静带来的安定感,女孩们淳朴的笑容和坚韧的性格感染着她。“画中的苗族姑娘是在写生过程中结识的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