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百年院庆特展 丰富藏品展现璀璨中华文化
    2.  图为展览现场。   “我在浙江杭州经商多年,时常会到附近的富春江游览。所以看到这幅画作特别亲切。同时,这幅山水画意境悠远,笔法细腻,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近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商王先生站在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前,紧盯着画面感慨不断,久久不愿离开。   王先生所欣赏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正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甲子万年”百年院庆特展的重要展品。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一系列特展进行庆祝。系列特展的“重头戏”——“甲子 [详细...]
    1. 古人的洗手之道
    2.   每年的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如今,洗手早已成为人们日常清洁习惯之一。其实,我国古人也早就认识到了洗手的重要性。在古代,被称作“沃盥”的洗手,除了有实质性的清洁作用外,还有一定的礼仪价值。洗手的用具多归在礼器一类,有神圣之意。   在两千年前的《礼记》里就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这说明古人已有盥洗的卫生习惯。东汉王充《论衡》里提到,“盥,去手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盥,澡手也。”“盥”的小篆字形很像一幅洗手图。小篆“盥”字由三部分组成:上面的中间部分为“水”,也就是注入盘中的、供洗手用的水;“水”的左右两边是“臼”,代表人的两只手;下面是“ [详细...]
    1. 丰子恺: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2. 捷报丰子恺/绘 丰子恺外孙杨子耘供图    【抗战中的百年巨匠】   1938年初,武汉成为战时临时首都,大批文化界人士会聚于此。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此成立,丰子恺、老舍、郭沫若等均参与其中。汉口成为抗战文艺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日军猛烈轰炸的目标。   在汉口,民众抗战的热情使丰子恺感到振奋,他的画笔和钢笔也从平日里惯常描写儿童生活、古诗词意境与人生哲思,转入了创作讨伐侵略者 [详细...]
    1. “豪放”之“气”
    2. 南朝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谈文绎史】   “豪放”既是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语,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美学范畴。“豪放”代表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品格,融合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强劲之美与从心所欲的自如状态。从诗文品评角度而言,不论是魏晋风骨、盛唐气象,还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豪”与“放”分别作了解释。“豪”,“豪 [详细...]
    1. 山东大学博物馆:讲述文物故事 赓续齐鲁文脉
    2.   【校馆弦歌】   黄海之滨,鳌山湾畔;黄河南岸,泉城之中。山东大学博物馆,静静矗立于山海之间,集历史风韵与现代气息于一体,展现着齐鲁大地的文化脉络与华夏文明的深厚积淀。   “山东大学博物馆在济南中心校区和青岛校区都设有场馆,藏品4万余件,涵盖青铜、玉石、甲骨、陶瓷、金银、生命科学以及现代艺术、文学等诸多种类。”山东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肖贵田介绍,中心校区博物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青岛校区博物馆展览面积为9000多平方米。   如此充裕的展示空间,为系统呈现齐鲁大地的文明脉络创造了条件。目前,青岛校区博物馆的核心陈列之一是“文韵齐鲁——山东大学文物考古成果展”。它以历史发展时间为脉、以山东大学考古成果为根,分为“启明”“大东”“天下”“物华”“考古”5个部分,展览 [详细...]
    1. 千年商脉贯古今——“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印象
    2.    【带你一起看大展】   十月的岭南,海风温润。10月15日,当第138届广交会喜迎四海宾朋之际,广东省博物馆“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同期开幕。这场迄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广东对外贸易专题展,以逾200件珍贵文物,铺陈出一幅跨越千年的商贸长卷,向世人讲述广东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先行之舟”的沧桑与辉煌。 制度创新: 千年商脉的坚韧基石   步入展厅,《唐南海神广利王庙碑》拓片静静诉说着唐代广州的开放气度。时任岭南节度使孔戣取消了针对停泊广州的外国商船征收的“下碇之税”,禁止贸易人 [详细...]
    1.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系列展览开幕
    2. 10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 本届中国艺术节系列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重庆美术馆展出,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在四川美术馆展出。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以多元艺术形式铺展气象万千的时代画卷,生动诠释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对推动新时代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展作品涵盖美术类作品510余件、书法篆刻类作品320余件、摄影类作品290余件。这些作品聚焦时代主题、植根火热生活,以丹青之韵、金石之趣、光影之美,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将为广大观众献上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本届中国艺术节系列展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出,将持 [详细...]
    1. 新时代昆仑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
    2. 10月16日,“共话昆仑赓续文脉”新时代昆仑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系统研究阐释昆仑文化精神内涵,深入发掘昆仑文化时代价值,提升昆仑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昆仑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其地理标志昆仑山脉横跨青海、新疆等多个省区。2025年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尕日塘秦刻石证实秦代已打通中原与青藏高原的交通联系,记载秦始皇为寻昆仑仙药遣使至扎陵湖区域的历史。 座谈会主题发言环节,六位专家从多维度阐释昆仑文化。吉狄马加聚焦“昆仑神话的现实意义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互鉴”,韩子勇探讨“谱写昆仑文化新的精神谱系”,赵宗福解析“河源昆仑的文化构建与未来发展”,仝涛分享“尕日塘秦刻石的发现与大昆仑考古工作”,汤惠生解读“马家窑彩陶纹饰中的昆仑文化”,胡芳汇报青海 [详细...]
    1. 老手艺铺就致富路
    2. 孤山泥狗子。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清晨,江苏靖江孤山脚下的泥哨工坊里,山东村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周红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仔细查看着新一批泥坯的质量,它们即将在她和村民们的巧手下,变身为传承两百多年的“孤山泥狗子”。   作为今年我国发布的17个新职业之一,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俗称为“乡村CEO”,逐渐成为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详细...]
    1. 青海“秦刻石”持续引发学术关注
    2.   6月8日,本报刊出中国社科院学者仝涛有关青海“秦刻石”的释读成果,并展开了为期4个月的“昆仑石刻”(后被国家文物局确认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学术争鸣。学界认为,这场争鸣,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迄今,这场学术盛事还在引起广泛关注。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等从历史地理角度思考“秦刻石”的价值。他们认为,从汉武帝对“昆仑”地望的判断、“昆仑”和玉出“昆仑”概念的形成、秦始皇时代的地理知识、秦始皇采药的目标、当时的交通条件等各方面判断,秦始皇派人去“昆仑”采药完全有可能会经过今扎陵湖北岸,石刻证明为真,就可作为这一事件最确切的物证。   每当说起档案,人们往往率先想起收藏在档案馆等机构中的纸张、文件。在一些档案工作者眼中,青海扎陵湖畔暴露在自然环境里的“秦刻石”也是一件历史档案。有来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77(s)   5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