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刘奇伟和他的画
    2. 山水作品-136cm×68cm纸本设色 和王迎春到西安参加长安画派研究院成立仪式,才知道刘奇伟已离开了陕西美术博物馆到省美协工作,这次他又被推选为长安画派研究院的副院长,这对他来说是件好事,作为画家,时间对我们来说十分珍贵,我和刘奇伟以前都是做美术馆的,繁重的事务占用了我们大量的研究创作时间,现在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热爱的绘画事业当中去了。 我对这个年轻人十分关心,一方面我们是同行,他在陕西美术馆任副馆长,主持业务工作。另一方面我们都是周正先生的学生,60年代我和王迎春曾在西安美院向周正先生学习西画,刘奇伟是周正先生退休前带的最后一届毕业 [详细...]
    1. 刘奇伟 | 我的艺术并不是为第一眼的观赏而准备的
    2. 终南飞舞136cm×68cm纸本设色 绘画在人们的心灵当中如果还应起重要作用的话,必须有一批艺术家,以他们的心灵和努力,重新使绘画回到表达人类的精神感情和心灵活动的这样一个过程之中。 在近年的艺术追求中,我摒弃了绘画的流行化因素,强调了绘画的平面感和某种绘画的本质特征,我寻求绘画的永恒性以及内心的升华感,并且使绘画努力具有更强的精神力量。我所创作的部分国画作品,把它们作为对现实价值失落现象的一种回应。我在这些作品中寻找绘画的持久存在与人性的精神,选择并实践一种持久精练的绘画语言方式。或许当我们的肉身被沉重物质的欲望裹挟着渐行 [详细...]
    1. “契入——李津798驻留项目”第二阶段将在京启动
    2.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将于8月23日启动李津798驻留项目《契入》的第二阶段。李津常常主动将自身“契入异域”,毫无保留地让生活与创作在陌生的新鲜中激荡。项目第一阶段以他数次在世界各地行走和创作的作品为线索呈现,同时展厅也转变为艺术家的工作现场,他在此驻足观察、体会、交往,既面向着798的场域,也以此为基点与过往的经验共振。798或许对每个艺术家和从业者而言都既熟悉又陌生,它包裹着某种期待和选择的文化共识,既有着表面的熙攘与活力,也积淀着困惑与回望延展出的沉思。 项目的第二阶段将呈现“契入”期间的驻场创作。798并非是李津驻留期间绘画的具体对象,而是一个让生活和创作 [详细...]
    1. 王栋·山水画 | 传统的山水精神,西画的全景图式
    2. 亘古·叠嶂 绢本水墨 60cm×40cm 2022年 王栋是一位有明确艺术追求的青年山水画家。 他的山水画在宏观上依旧归属于传统范畴,但他在对传统技法进行深刻审视与思索的过程中,借助笔墨这一媒介,巧妙融入了当代意识与时代精神。山水画中的意象既具体可感,又蕴含着抽象与朦胧的韵味,点线的交织与山体的纹理走向,超越了自然的形态限制。 画面虽厚重却不显琐碎,虽繁复却不失壮阔,于混沌之中塑造出强烈的视觉张力与高度概括后的和谐统一。这是对传统皴法线性结构局限性的一种智慧性超越和探索性尝试。 [详细...]
    1. 于文江 | 在工写之间构建古典与悲剧的和谐共生
    2. 于文江《春风拂过坎尔洋》 195×14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当代画家于文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先进入学术研究视阈的人物画家之一,其女性题材作品既具有古典仕女的唯美意味,也流露着现代女性的时尚气质。而于文江的写实人物画之所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程式,实际是因为他把欧洲古典写实主义的造型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处理主体人物的面部和手部时,采用了写意的方法却达到了重彩的效果,所以他在艺术语言上建构的符号特征具有一定的突破性。与此同时,于文江的写意性水墨也体现在画面背景中花木与山水的抒写,从而说明他在山水画和花鸟画 [详细...]
    1. “空·迹——景观之祛魅及诗性解构展”在广州开展
    2. 前言 从《早春图》到《空·迹》 ——后山“当代艺术研究展”系列的新视野 此次以《空·迹——景观之祛魅及诗性解构》为题的展览是2024-2025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的入选项目。青年策展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在本土与全球文化的张力关系中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质与生命活力,以及如何超越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实现传统回归的观察与思考,是后山 “当代艺术研究展”系列自2022年首展《早春图》以来学术视野的拓展与理论思考的深化;也是对《早春图》展之:“在逆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拜与新一轮全球化蓄势待发之际,如何定义‘当 [详细...]
    1. 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洛阳举行
    2. 8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河南洛阳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柬埔寨、新加坡、日本等10余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内石窟寺保护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开幕式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视频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致以祝贺,河南省副省长宋争辉、洛阳市市长张玉杰致欢迎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作主旨报告,6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出席。 与会专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石窟寺保护,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石窟寺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期间,石窟寺保护在体制机制、系统保护、科技攻坚、人才培养、价值阐释与交流合作等方面取 [详细...]
    1. 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这里萌发
    2. 故宫凡尔赛天空之境   王京川作 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这里萌发 ——再访“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获奖者   生机盎然的世界文明百花园,需要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互学互鉴。2024年,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的“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吸引了五大洲的作者投稿近4000件,最终有38位中外作者获奖。   近日,本报记者再访大赛获奖者,他们中,有中法混血男孩进一步点燃了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化身中外交流小使者;有中国古稀老人持 [详细...]
    1. 在故宫,中法少年拨动友谊之弦
    2.  中外小朋友参观“大圣遗音——钟粹宫古琴艺术展”。  谢 明摄   “我终于来到故宫了,这就是我画中的宫殿。”站在故宫太和殿前,9岁半的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Moulinier Hugo)望着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亮闪闪的眼睛里满是兴奋。   罗雨果生活在法国里昂,从7岁起学习古琴。2024年的春天,他在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时,借助AI工具生成了一幅期待已久的画面:春日的故宫,繁花绚烂,一个小男孩身着一袭蓝色汉服,坐在石阶上抚弄古琴,神情陶醉。 [详细...]
    1. 上海浦东美术馆奥赛大展暑期持续走热
    2. 8月20日,观众在欣赏米勒的名作《拾穗者》。 新华社发   正值暑期,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举行的“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展览观众如潮。本次大展荟萃逾百件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的西方艺术杰作。大展自6月19日开幕以来,热度不断,吸引海内外观众前来观展。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46(s)   5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