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借问江流与山海——评“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
    2.   杜大恺 《梦回爱琴海》 纸本水墨设色 89cm×356cm 2012年   2025年1月18日至5月11日,“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彩呈现。本次展出多为杜大恺创作于2006年至2024年间的作品,大部分是纸本水墨,亦有部分水彩及图文等珍贵资料。作为中国新水墨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大恺行走于自然天地之间,思考于中西艺术之间,其作品风格形成自有渊源且不断创新。   “平淡天真”,这是多位学者对杜大恺作品的共同印象,宋代画家米芾曾用此来形容五代著名画家董源的作品。董源身处江南,因此 [详细...]
    1. 意象油画与书法线条表现研究
    2.   李勇 《苍山如海系列》 油画 60cm×80cm   意象油画与书法线条的精神内核具有一致性,二者皆根植于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共同坚守。这种精神超越了对物象外在形态的模仿,强调主体情感与客观世界的交融,最终指向“意境”的营造。二者共同遵循《周易》“立象以尽意”的思维模式,强调通过视觉符号传递主体情志。   书法创作讲究“意在笔先”,也就是说,线条的运行始终受“意”的支配,笔线的长短、粗细、枯湿皆服务于创作者内心意念的表达。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提出,“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 [详细...]
    1. 大器晚成黄公望
    2.   《富春山居图》原画高33厘米,宽848厘米,是元代画家黄公望耗时七年创作的山水长卷,被视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旷世之作。该画以超然物外的笔墨意韵和深邃的自然哲思,被誉为“画之兰亭”,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代顺治年间,收藏家吴洪裕因酷爱《富春山居图》而临终欲焚其殉葬,幸得他的侄儿将画从火中救出。此画残留分为两段,前段只剩一山,被称为《剩山图》,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因画中题跋而被称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见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有真赝两件。其一《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其 [详细...]
    1. 33位艺术顾问共同见证“时代画卷 笔绘河山”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绘画创作工程启动
    2. 2025年8月18日,备受瞩目的“时代画卷 笔绘河山” 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绘画创作工程艺术顾问聘任会暨启动仪式在北京盛大举行。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业界艺术名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启动仪式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聂辰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冯远,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艺术名家刘曦林、唐勇力、徐里、卢禹舜、贾广健、祁海峰,以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姚友超,中 [详细...]
    1. 杨沂孙篆书艺术浅探
    2.   【摘要】杨沂孙作为清代篆书革新的关键人物,在篆籀之学与古文字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其篆书初宗邓石如,进而上溯石鼓文、钟鼎金文,融会大小二篆之精髓,形成结体工稳、笔法圆劲的独特风格。这种开创性的艺术实践,不仅突破了传统篆书的审美范式,更对吴昌硕等后世书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对清代篆书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杨沂孙;邓石如;吴昌硕;清篆   杨沂孙,字子舆,号咏春。清代享有盛誉的文字学家、书法家。清代中期(乾隆、嘉庆时期),受金石学影响,篆书的面貌也异彩纷呈。杨沂孙(1813年生)作为嘉庆年间涌现的学者型书家代表,不仅在古文字学领域造诣深厚 [详细...]
    1. 谷国伟:笔墨当随时代走 青春落笔最风流
    2.  谷国伟书“笔墨当随时代走 青春落笔最风流”寄语青年   在宣纸与墨香的经纬间,总藏着不为人知的青春叙事。8月13日下午,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南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谷国伟受邀参加《“字”在青春》栏目访谈。作为河南青年书法家的优秀代表,他的学书之路上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对于新时代的书法后学,他又有什么建议?   谷国伟与书法的缘分始于童年。每年春节前,父亲在街头写春联时,年幼的他便守候在案头帮忙拉纸。红纸黑字在风中轻扬,墨香混着泥土的气息,成了他最早的书法启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回忆道,“拿起 [详细...]
    1. 高清精美古玉学术专著《商代玉器与玉文化研究》在京出版
    2. 著名古玉研究学者丁哲所著《商代玉器与玉文化研究》近日在京举办新书发布会,作为首部全面、系统研究商代玉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以考古与传世材料为基础,运用跨学科方法深入阐释商代玉文化的内涵、用玉制度、玉材来源及治玉工艺。 《商代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全书约50万字,配图近千张,以翔实严密的论述考证和高清丰富的图像材料,兼顾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商代玉器是中华文明连续性与独特性的重要物证,著作通过对玉文化的系统梳理,不仅为商代文化史重建提供关键材料,也进一步推动中国玉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新书发布现场,来自文博机构、学术界、收藏界及艺 [详细...]
    1. 周吉荣 | 艺术当随时代
    2. 《海市蜃楼》系列作品不仅是城市变化的现实映照,也是我个人创作的转型和拓展。天地之间的暮色、灰黄朦胧的华灯、依稀可见的路标,都是视觉可辨的城市景观。现实的视觉经验不会停留在形式的原点,他总会向现实本身展开。从现实追忆历史,现实是作为城市景观的图示,而回忆中的历史是无形的、流动的。就像画面制作的随机性一样,现实的图景会随着思绪的流淌不断变化。记忆也会流淌出来,而且以符号化的痕迹固定在画面上,让作品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寻找它自身的意义。 这些作品突破了丝网版画的局限,向着自由综合材料的方向延伸。藏区红土,材烧烟黑,天然彩石颜料以及画、印结合的自然痕迹,都使作品更加自由 [详细...]
    1. 范迪安 | 以丹青鉴证抗战岁月,彰显抗战史诗的精神高度
    2. 《破碉堡》(版画) 邹雅 1944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外敌入侵、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彰显出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在投身抗战的巨大民族洪流中,广大中国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以刀笔为武 [详细...]
    1. “第十一届广东省版画作品展”在江门开幕
    2. 前 言 “广东省版画作品展”是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重要学术品牌展览,两年举办一届。历经多年精心打造,该展已成功举办十届,以其高学术水准和广泛社会影响力,成为推动广东版画发展的重要平台。近二十余年来,广东省版画创作队伍日益壮大,后备力量雄厚,佳作不断涌现,在全国重要展览中屡获佳绩,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与拓展版画艺术表现力,鼓励艺术探索的多样性,催生更多兼具思想深度和时代高度的精品力作,全面展示新时代广东版画艺术发展的新成就与新风貌,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深入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236(s)   5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