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沧溟墨典出版,画论再谱新篇——《宋明远海水画谱》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2. 5月7日下午,“沧溟墨典·宋明远作品展暨《宋明远海水画谱》首发式”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美术馆隆重举行。 本次展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人美美术馆承办,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中康联公益基金会承办。活动共展出《宋明远海水画谱》部分原作及其代表性水墨海洋画作品170件。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王远在致辞中指出,《宋明远海水画谱》作为系统性的创作方法与艺术实践的集成,将传统笔墨与当代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尝试,既是对水墨语言表现力的有效延伸,也为艺术创作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范式。为后学者和研究者理解海洋画这一新兴画科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欣赏与研究基础。 前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在致辞中表示,宋明远先生以海洋般博大情怀,紧随时代,他的作品 [详细...]
    1. 王清州书法作品绽放英伦顶级艺术院校
    2. 2025年4月13日,"五星出东方"中国艺术代表团走进英国顶级高校,正式开启为期七天的艺术交流盛宴 2025年4月16日上午9:00,中国艺术名家代表团抵达剑桥大学。 大家参观了剑桥大学的整体风貌,并乘船游览了剑桥大学著名的康河,剑桥泛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河畔两侧的剑桥师生也纷纷和大家挥手互动,中国近代诗人徐志摩曾在此写下《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剑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详细...]
    1. 第三空间与无限的充实——赵红综合版画的本土美学
    2.   重庆画院的专职画家赵红,其艺术创作轨迹呈现出一条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具象走向抽象的清晰脉络。早年,她深耕于国画领域,尤其擅长花鸟写意,以笔墨传神,追求意境悠远。然而,赵红并未止步于此,她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革的脉搏,开始尝试综合材料绘画和综合版画的创作。这一转变并非偶然,是她对传统艺术的反思与突破,以及对现代艺术的积极探索。通过她创作观念的转变,我们清晰地看到,赵红的艺术从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描摹,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她从花鸟写意的灵动洒脱,过渡到对严谨线型结构的理性构建,再到运用传统套印技法进行绝版水印创作的创新实践。每一步转变都饱含着她严谨细致的思考和对艺术真谛的执着追求,仿佛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最终闯入了一个属于她的“第三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她摆脱了传统技法的束缚,挣脱了固有观念的羁绊,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创作激 [详细...]
    1. 印象派绘画的光影表达研究——以莫奈《干草垛》《睡莲》为例
    2.   印象派绘画强调光与影的表达,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使瞬间成为永恒。其作品注重视觉感受,即使画面中没有明确的光影形状,也能让人感受到作品所追求的瞬间并非超验,而是艺术家摆脱传统束缚,结合感官体验和心灵感悟生命本质的产物,从而推动了艺术的持续创新。莫奈是印象派画家的代表,其作品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使画面中的光影色彩较为突出,形成了朦胧与现实并存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梳理印象派绘画中光影运用的演化过程,以莫奈的《干草垛》系列和《睡莲》系列作品为例,对印象派绘画中的光影关系展开探究。   光影运用在印象派绘画的演化过程   光影,即阳光照射下的阴影。自然界中,大多数光影都拥有比较具体的形状,是画面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对光进行探索与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的认识 [详细...]
    1. 近期精彩展览导览
    2. 大道同工——当代中国工笔画七人展 时间:2025年3月25日至5月5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艺术馆 展览展出了当代中国工笔画领域学术探索、创作创新上有突出成绩的七位画家陈孟昕、贾广健、刘万鸣、卢禹舜、莫晓松、唐勇力、王颖生的代表性作品近百件。这些作品涵盖人物、花鸟和山水,集中反映了他们在工笔画创作领域的文化思考和探索实践。 美在劳动——中国美术馆劳动题材雕塑展 时间:2025年4月12日至6月29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 在第135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此次劳动题材雕塑作品展,是一次艺术与劳动的对话。展出作品既有写实主义的作品,也有写意语言的主题创 [详细...]
    1. 丹青系桑梓——“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的河南往事
    2. 李剑晨 《开封西门》 中国画   “‘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先生与河南的深厚情缘,藏在一批珍贵的国画作品里。”河南省美术馆原馆长化建国说,“要了解这段往事,原河南省文化厅文化处处长陈轲是关键的见证人。”   时任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周鸿俊曾这样描述:“李老对陈处长的话特别乐意听,甚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李老与中原大地如何结下不解之缘?陈轲与李老又有着怎样的深情厚谊?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叩响了陈轲老师的家门。夫妇二人把李剑晨相关的书籍和史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记者一边翻阅,一边听他们娓娓道来…… [详细...]
    1. 亦中亦西亦我 有血有肉有神——纪念李剑晨先生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
    2. 李剑晨 《海港一角》 水彩画 39cm×54cm 1963年   1900年2月,河南省内黄县贫困山村诞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幼时被寄养在石匠家中,多才多艺的石匠成为他的艺术启蒙人,北方大地民间艺术的滋养,为其艺术人生打下了丰厚的基础。他就是我国著名水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李剑晨先生,他在推动中国水彩画事业发展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开拓中国水彩画道路的先驱之一,被誉为“中国水彩画开山大师”“中国水彩画之父”。他曾任国际水彩画协会理事、中国水彩画协会名誉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毕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李先生早年 [详细...]
    1. 汇集3000余件作品,央美研究生毕业作品展“逐光而行”
    2.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正在进行中,以500余名毕业生的3000余件作品为核心,美院校园已被打造成一座开放的“艺术之城”。 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厅内,来自中国画学院、油画系、版画系、壁画系、雕塑系、书法学院、设计学院、修复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13个院系的研究生毕业作品集中向观众呈现。年轻的毕业生们以情感、哲学及人文关怀为底色,将他们的激情、困惑与期望,一寸寸揉进画布,浇铸成雕塑,编织进代码。这场名为“逐光而行”的中央美院毕业季,像一场沉默的风暴,在春日的尾声悄然酝酿。此外,校园北门区域还设置了央美创客市集。 目前,2025中央美院毕业季线上 [详细...]
    1. 陕西周原遗址:解码三千年前的西周都城
    2.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北部交界处,总面积逾30平方千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先周文化聚落和西周都邑聚落……近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宝鸡周原遗址成功入选。这也是继2003年和2015年之后,周原遗址第三次获评该奖项。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把探索城垣结构、道路网络、池渠水系、建筑群落作为田野考古的“金钥匙”与“总开关”。通过“大范围追踪性钻探”与“重点部位针对性发掘”,2020年以来累计发掘面积5200平方米,实现了聚落考古的重大突破,不仅促进了周原聚落形态与性 [详细...]
    1. 山西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将考古现场“搬”进展厅
    2. 观众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聆听讲解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供图 近日,在山西太原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内,络绎不绝的观众围着整体“搬迁”至此的唐代恒州刺史郭行墓壁画低声交流,不时有人摆出壁画中人物同款动作俏皮合影。 “壁画中这几位1300多年前的古人,有的高举手臂,有的侧身直视,伸出两根手指比出我们熟悉的‘剪刀手’手势,非常独特。”讲解员告诉记者,虽然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壁画中人物的手势没有定论,但自2024年1月该馆开放以来,“比耶”的壁画便成了馆内“网红”,吸引无数观众来此参观。 “之前在网上看到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