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暨全国高校素描教学研讨会在山艺美术馆举行
    2.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参与承办的靳尚谊素描研究展暨全国高校素描教学研讨会于9月20日下午在山艺美术馆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是目前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素描系列展览和研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正在举办的靳尚谊素描研究展,是靳尚谊先生素描作品首次在山东高校举办的成规模、成体系、学术性的展览活动。与此同时举办的山东省高校美术专业素描作品展,展出了来自全省多所高校美术专业的师生素描作品。其中展出的山东艺术学院老中青美术家创作的素描画作,呈现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自1958年建院以来近70年的素描基础教学的发展历史和突出成就。 本次研讨会邀请 [详细...]
    1. 杜小同 | 笔触和画纸的互动中,流淌着人骨子里对真的渴求
    2. 《变奏》 “从理性来讲,今天的世界是不需要一幅绘画的。” ——“杜小同”展览展厅序言 很久没看画展了。偶然在杜小同展览最后一天到了西湖边,便直奔了浙美。那天在展厅里一晃两个小时,我很久没有在展览里做如此长时间的停留,只记得当时很难放下我的目光,去收集那些画面中的信息量。展厅出来之后我发消息给在路上的朋友,她询问我此刻的感受,我说我此刻的心是满的。 那种“满”带着些轻盈和长远的宁静,那不是空无的静,而是蕴涵了很多可能性的、饱满的静默。何以想象我遇到了一个多么充盈的艺术家 [详细...]
    1. 远观得体,近看有味——品读王明明笔下的中国古典园林题材作品
    2. 绿幽 52.5cm×45cm 2023 在《古诗意画百开册页》之后,王明明先生又完成了一批中国古典园林题材的新作,达百余幅,多为大尺幅作品。可见他在退休之后,进入了非常好的创作状态,佳作频出,收获满满。王明明说:“以前因忙于工作而占用了自己很多创作时间,趁现在有感觉,将自己在中国画上的所思所悟画出来,当算补‘作业’。”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这些新作显示出一种微妙的变化,已臻无欲无拘、尽情享受笔墨之创作新境。对于到他这种高度的画家,能继续前行的,当代并不多见。 月行却与人相随——主题的变与不变 [详细...]
    1. 笔墨归蜀!“回故乡——曾来德书法艺术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幕
    2. 9月21日,“回故乡——曾来德书法艺术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幕,集中呈现了著名川籍艺术家曾来德近年来的精品力作百余件,涵盖巨幅宏构与精致小品,全面展现他从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不断超越自我的艺术历程。 曾来德1955年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多年来,他深耕创作,其作品或大气磅礴,或万象更新,以“大书法观”为创作内核,既坚守着传统的根脉,又开出了时代的新花,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精神,在探索创新中的先锋精神,以及在国内外交流中的担当精神。 “如烟往事上心头,醉意朦胧思未休。银钩铁画十年短,晋帖汉碑千载收。每对 [详细...]
    1. 中国生态美学的国际传播话语构建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倡导将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社会自觉的行动。在这一背景下,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为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话语构建提供了重要指引。由此,构建中国生态美学的国际传播话语,旨在向世界讲述中国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的生动故事,增强中国生态美学在国际领域的话语影响力,促进中西生态美学话语之间的交流互鉴,从而为全球生态美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生态美学的话语内涵 学者曾繁仁、程相占等指出,中国生态美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语境下的创新性发展,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理念在文化层面的重要体现。中 [详细...]
    1.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艺术教育教学相交融——以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
    2.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为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在教育教学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以革命性力量驱动艺术教育教学发展和变革,为艺术类院校带来新兴技术要素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困境与挑战。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先天带来的偏见。大模型在构建和训练过程中存在偏见。初创时期,受初创者人为因素、数据偏差、信息不全等因素影响,容易导致偏见产生。同时,算法设计过程可能存在偏见,包括但不限于对某些要素优待处置, [详细...]
    1. 新疆阿瓦提刀郎农民画在京展出
    2. 近日,“‘丹青颂华诞’阿瓦提刀郎农民画”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幕。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此次展览为首都群众搭建起读懂刀郎文化、见证新疆发展的艺术桥梁。 此次展览以7米长卷《明月映天山》为视觉核心,勾勒出天山绿洲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同步展出的70幅主题画作,则以质朴笔触与鲜明色彩,讲述了阿瓦提各族群众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生活改善中的鲜活故事,全景呈现70年来的发展变迁。 为打破传统画展的静态局限,展览创新设置“静态+动态”沉浸式体验模式。刀郎民间艺人现场弹唱刀郎木卡姆、欢跳刀郎麦西热甫,让画作中的场景“活”起来;展览现场还陈列着优质棉制品、特色果品等当地特色产品,观众在赏画之余可近距离感受阿瓦提的物产魅力与文化创意。 据了解,此次画展在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详细...]
    1. “烟云尽态—马孟杰书法展”在天津市水香洲艺术馆举行
    2. 展览现场   9月20日,“烟云尽态——马孟杰书法展”在天津市文联艺术家实践基地・水香洲艺术馆拉开帷幕。   展览展出马孟杰创作的书法作品180幅,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其中,长达二十二条屏的《廉蔺列传》是本次展览的“压舱之作”——整组作品布局严谨如排兵布阵,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将《廉蔺列传》中的历史豪情与人文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百余页信笺诗文作品则尽显细腻温情,笔墨间或清雅、或洒脱,如老友闲谈般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生活情趣与文人意韵。此外,四幅巨幅书法大作更是以其宏大的尺幅、厚重的笔墨震撼全场,成为展览中最受瞩目的亮点之一。 [详细...]
    1. 两岸书画公益展在台举行 以翰墨丹青纪念台湾光复八十周年
    2. 嘉宾在观展。   主办方供图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神州岂是无生气,又见春风舞嫩条”……在近日于台中逢甲大学举办的“民族浩气·翰墨千秋”2025两岸书画作品公益展上,嘉宾们被两岸书画家各具特色的作品所吸引,更由作品中的诗词和绘画意象引发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本次展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北京市文联、北京书法家协会及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逢甲大学汉字文化中心等两岸机构共同主办,展览精选自《马关条约》签订、乙未割台至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期间两岸各界知名人士的词句,通过两岸书画家笔墨诠释,再现当年岁月。 [详细...]
    1. 从敦煌走向世界 在世界看见敦煌
    2. 从敦煌走向世界 在世界看见敦煌 ——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综述   9月的甘肃敦煌再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日至22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如期举办。   本届敦煌文博会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嘉宾代表共赴盛会,为历届敦煌文博会之最。不同语言、文化在此相遇,为促进各国人文交流与人类文明互鉴注入新的力量。 在敦煌,见证文明交融共生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桥梁。位于丝路要冲的敦煌成为多元文明交汇的枢纽。   历史上,来自西亚、中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