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千字说文之“为霜”
    2. 作者供图    【千字说文之“为霜”】    《千字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勾勒出自然界流转变化之理。其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前后语义的呼应,更体现在声律的协调。按照古代蒙学韵文的要求,上下句需兼顾对仗与平仄。“云腾致雨”四字为“平平仄仄”,与之相对的“露结为霜”应为“仄仄平平”。逐字分析,“结”是入声字,属仄声,“露结”二字正合“仄仄”之序;“为霜”二字则应为“平平”,“为”在此读作平声(wéi)。这一声律特征印证了“为 [详细...]
    1. 宋人的广告
    2.   古代社会虽然长期存在“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统治者往往秉持着重农抑商的思想,但商业活动由于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勃勃生机。   以宋代商业繁华的汴梁城为例,那时就存在不少与今天的广告颇为相似的商业宣传方式。   从《清明上河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商人比比皆是,商品琳琅满目。汴河两岸店铺林立,街道上游人如织。穿过城门进入内城,更是一派热闹繁华光景。   在市场布局上,汴京打破了唐朝市坊分家的格局,商铺开设较为自由,除了固定铺面,游商还可沿街叫卖或摆摊设点。由于商业兴盛 [详细...]
    1. 青海将“秦刻石”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从青海省政府获悉,本报最先披露并开展学术争鸣的“昆仑石刻”(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已被青海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青海省政府在通知中指出,这方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对研究秦代政治格局、文化形态、地理认知以及古代交通路线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为切实加强刻石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青海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刻石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此前,国家文物局指导青海省文物行政部门,将刻石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并将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 抹去重来六十年——北京画院藏钟涵艺术研究展
    2. 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巡展扶持项目 抹去重来六十年——北京画院藏钟涵艺术研究展 展览简介 神圣之光——钟涵的绘画艺术 学者型画家在世界画坛可谓凤毛麟角。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学者型油画家钟涵是中国油画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及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在油画创作、教学以及美术理论研究方面皆作出突出贡献 [详细...]
    1. 田伯平、宋伯军书法展亮相燕京书画社
    2. 金秋十月,双节同庆。在中秋团圆与喜迎国庆交织的美好时刻,10月7日,“唐宋墨韵——田伯平、宋伯军书法展”在燕京书画社亮相,此次展览不仅是两位书法名家艺术成绩的集中展示,更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情礼赞。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原国家物资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原副书记桓玉珊,原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克;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苏士澍;荣宝斋原总经理、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郜宗远 [详细...]
    1. 湖山入画 笔墨生涛——“震泽逸品”人然作品展在无锡开幕
    2. “震泽逸品” 人然作品展在太湖之滨的人然美术馆开幕,为太湖的自然景色增添了一道人文“景观”。 人然(本名陈斌)作为当代禅意画的开拓者之一,早年师从林散之、钱松嵒等大家,深植传统根基;后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系统深造,在四十余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步构建出融东方哲思于现代语境的“心性水墨”体系,其艺术道路被视为当代中国画“由技入道”的典型代表。 展览集中呈现人然近四十年来创作的百余件代表作,涵盖山水、花卉、抽象等多个系列,既有对传统写意精神的延续,也有对当代视觉结构的探索,全面呈现了其艺术探索的轨迹与心路历程,也展现出中国画在新时代语境下的 [详细...]
    1. 王以悟学术研究交流暨澄泥悟道—王跃泽砚台作品展在三门峡启动
    2. 10月8日,王以悟学术研究交流暨澄泥悟道—王跃泽砚台作品展文化遗产科普活动,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人马寨王玉瑞澄泥砚展示馆举行。活动通过学术研讨与非遗展示,深入挖掘和科普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承和延续优秀文化血脉,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地方文化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展览聚焦陕州明代儒学家王以悟的学术思想与澄泥砚非遗技艺。王以悟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山西参政,退隐后精研儒学,被誉为“洛西儒宗”。其赈灾济民、兴教立说的生平事迹,成为陕州儒学的重要代表。活动中,文史研究者围绕王以悟及陕州文人群体的诗词文集开展研讨,通过碑刻考据与文献解读,梳理儒学传 [详细...]
    1. 艺术家钟德个展“探幽”把“海洋”搬进江南园林
    2. 作品《俏江南》与狮子林“探幽”洞门。 主办方供图 当海洋文化与江南水乡碰撞,正在苏州金谷里艺术馆展出的“探幽”展出青年艺术家钟德25件最新作品,以当代水墨艺术和古典园林对话,用独特视角为观众开启一场当代艺术文化语境的探幽之旅。 该展最大亮点是艺术家巧妙借用“水墨氤氲”“咫尺乾坤”二者艺术特色深度联结,将山、海、水、建筑巧妙结合,被重新演绎,以极具视觉的张力和充满画面感的表达,运用感性且富有想象力的视觉语言,精心编织出一幅幅色彩浓烈、笔触奔放的艺术图景。每件作品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致敬与创新,更是艺术家自我成长的见证。观众漫步其中,感受自然之美 [详细...]
    1. 文化观察:中国写意油画如何实现“双创”构建自身艺术话语体系?
    2.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写意油画大展”正在湖南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展出,展览汇聚全国老中青三代104位艺术家的229幅作品,系统呈现了中国写意油画近十年来的探索轨迹。作为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院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梳理中国油画发展史的同时,阐明写意油画探索的价值所在。 油画传入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清初宫廷画家郎世宁尝试融合中西画法,其风格可视为油画中国化的最早尝试。20世纪初,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国艺术家开始主动学习西方油画技法,第一批留洋归国的油画家如李铁夫、李叔同、徐悲鸿等,带来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技法,开启 [详细...]
    1. 单震宇·油画 | 圣域的光
    2. 《馨香满屋》156X60CM布面油彩2012 叮咚,微信好友群里传来一张小黄鸭的图片,这可爱的小动图出自我的好友单震宇,快过年了,他说“兄弟们,小酒喝起来,小日子过起来”,哈哈,他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为师多年,在严肃对待教学之外,有着可爱的一面,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艺术,既爽朗亦深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抓住西藏这个题材深挖,是那片圣域给他带去了心灵上的震撼,契合了他内心的追求。 古人对太阳的雅称叫扶光,太美了,扶着光,就是要抓住这光。老单早些时候画了一批老家农村里的房子,画室内场景,总有一束光照在灶台上、桌子上,一些毫不起眼的物件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2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