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王兴国 | 唱衰高校书法专业,可以休矣
    2. 高校书法专业,路在何方? 近十多年来,高校书法专业发展可谓一片红火,形势大好。但是,从去年开始,连续一些消息又给书法专业的发展泼了冷水。2024年,山东大学宣布取消书法硕士专业招生;2025年,安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连续宣布暂停书法本科专业招生,社会对书法专业唱衰的声音又多了起来。此外,这一两年全国各高校书法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在就业方面也遇到了瓶颈(应该说这两年绝大部分文科和艺术专业都遇到了就业难题,但书法界人士主要盯着书法学专业)。据笔者所知,近两年书法学本科毕业生只有极少部分能够进入中小学任教,或者说书法专业毕业生只有少数能进入教育、文博等相关单位就业,大量的书法本科生和硕士生都只有到社会培训机构兼职,或者自己开办一个小培训班,还有很多毕业生从事了与书法完全没有关系的工作。书法专业就业率很低,也让很多人认为, [详细...]
    1. “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太原站)”将开展
    2. 全国中国画作品邀请展之“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第四站定于2025年11月18日上午在山西太原开幕。展览已先后在江西南昌、山东济南、福建厦门展出。此次展览汇集了江西蔡群、山东孔维克、福建王新伦、山西狄少英、北京陈琳、新疆郐振明六位艺术家(按年龄排序)。他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且对中国水墨人物画有各自的深刻理解,作品各具风格、各具特点。此次展览预计展出中国画人物写生作品80余件,作品将充分展现六位艺术家各自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届时欢迎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前往太原美术馆观展。 继南昌、济南、厦门、太原展出后,“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还将陆续在其他省份城市进行 [详细...]
    1. 黄宗贤 | 光色为诗——何哲生油画艺术论
    2. 圣殿 120x140cm油画 2007年 在当代中国油画的璀璨星空中,何哲生先生的作品犹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其诗意的光色语言和深沉的人文情怀,给观众的心灵撒下了温暖的光亮。何先生的画作绝非简单的视觉再现,而是生命意义的诗化表达 ——将巴山蜀水的灵韵、天地人的和谐与光色的律动,融汇成一幅幅充满哲思与温情的视觉诗篇。这本画册汇集了何哲生先生艺术生涯的精华,旨在引领读者走进他那静谧而邈远的生命时空走廊,感受其艺术中那份扑朔迷离又生机无限的魅力。 一、诗画人生:艺术精神的永恒编织 何哲生先生的名 [详细...]
    1. 董洲 | 用光影与色彩造出美妙长梦
    2. 《小木桥》 董洲作 我在第一次中国行的时候,认识了中国艺术家董洲。董洲非常友善和热情,他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油画教授,带我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很多关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情况。其间,我们还讨论了很多关于当代艺术的问题。和董洲的探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确地认识到中西方关于对“绘画”这个概念在认知上的巨大差别。 我写下的这些文字,请别将它视为一种艺术批评。这其中蕴含了我对这份跨国友谊的敬意,这是一份献给艺术家的礼物。 艺术家能够驾驭材料、颜色的变幻与语言,并将其赋予激情和感情。董洲通过展现空间深度来创作风景画,而这种对外在 [详细...]
    1.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将在山东美术馆开展
    2. 前 言 作为学者型画家,刘万鸣的艺术根系深植于传统和时代的沃土。带着对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哲思,他“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构建起了独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成就了“意笔精微”的艺术品格。 万物有灵,春山可望。庄子“与物为春”的智慧,在刘万鸣的笔墨间化作可见的生机,翎毛振翅含暖,高士凭石悟真,枯木也孕着新芽,每一笔都是与天地的私语,满载从广大处着眼,从精微处入手,又从平实中追求的传统智慧,更体现着观物取情的生命共情。 他秉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常年深入乡村田野,以画笔反复推敲自然中一草一木的鲜活气息。那些憨态可掬的猪群、灵 [详细...]
    1. 解构与重构的张力——王易罡抽象油画的方法论研究
    2. 王易罡的抽象油画实践,呈现出鲜明的当代性与方法论自觉。作为鲁迅美术学院的资深教授与艺术家,他以“放弃”为创作起点,通过消解传统图式与技法惯性,构建起独特的视觉语言系统。 其作品以厚涂与刮刀技法为核心,颜料在画布上形成强烈的物质性与触感。色彩的碰撞与线条的缠绕,构成具有东方禅意的抽象图景,既延续了抽象表现主义的情感宣泄,又融入了中国水墨的气韵流动。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使他的作品在国际语境中保持了鲜明的身份标识。 王易罡提出的“归零”创作理念,本质上是对艺术生产机制的反思。他通过偶发性的笔触与即时性的画面生成,打破了预设的视觉秩序,让直觉与本 [详细...]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夏陵主题美术创作研讨交流会”举办
    2. 展览现场。 宁夏文化馆供图 近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夏陵主题美术创作研讨交流会”在宁夏银川天青美术馆举办。活动由宁夏文化馆主办,多名史学与艺术领域专家等会聚一堂,围绕西夏陵进行研讨。活动还展出了形式多样的西夏陵主题艺术作品,既有宏大的主题性创作,也有精致的文创设计,涵盖国画、油画等传统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了西夏陵主题的艺术成果。 [详细...]
    1. 良渚遗址保护迈向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
    2. 近日,杭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这一专项立法的推进,标志着作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实证的良渚古城遗址,其保护工作将迈入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破解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难题 良渚遗址是典型的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软土和高地下水位特性使其极易出现渗水、苔藓霉菌滋生、裂隙坍塌等病害。这不仅是良渚遗址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潮湿地区土遗址保护的共同难题。 为攻克这一世界性课题,良渚遗址管理部门与多家科研机构通力合作。2024年7月,我国首个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实验室在良渚揭牌启用。该实验室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有土遗址建造工艺、土遗址修复、生物、化学等7个分室,配备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低温交变 [详细...]
    1. 专家学者共话博物馆美术馆跨界融合
    2. 近日,“跨界·融合——全国博物馆美术馆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广东深圳举办。 本次大会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博物馆美术馆的跨界融合”为主题,着重探讨博物馆美术馆通过新媒介、跨学科推进跨界融合,依托全球化数字化促进文化互鉴、资源共享和区域对话,以艺术赋能文化地标,推动城市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据了解,大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美术馆、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美术馆承办。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0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及相关单位的300余位代表参会。 [详细...]
    1. 研究丝绸之路历史演进的重要之作——读《丝绸之路上的丝绸》
    2. 《丝绸之路上的丝绸》 杜文玉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自“丝绸之路”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对丝绸、丝绸之路及其内涵的研究持续深入。其中,丝绸之路研究成果最为丰硕,不仅涉及道路走向、商品交易,更延伸至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研究范畴从河西走廊—天山廊道拓展到蒙古草原、青藏高原及海上丝绸之路。尽管路线几经变迁,但其核心贸易品——丝绸,始终未变。   此处的“丝绸”,不仅指蚕丝、丝布等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80(s)   5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