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画艺术
    1. “裙裳华彩:马面裙的古韵今风”展览在京开幕
    2. 10月11日,“裙裳华彩:马面裙的古韵今风”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策展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典藏部馆员高文静,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副教授贾玺增,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田辉,捐赠人代表陈菲先后致辞。 开幕式上,鲁晓波为陈菲颁发捐赠证书,感谢她和刘海珍女士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民国红色暗花绸地绣一路连科纹鱼鳞马面裙”和“清晚期红色暗花绸地牡丹蝴蝶纹盘金绣鱼鳞马面裙”。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段江飞主持。清华大学部分 [详细...]
    1. “秋语轻扬——当代艺术八人展”在京举办
    2. 10月10日,由中国女画家协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秋语轻扬——当代艺术八人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 本次展览呈现孙肖嘉、李红梅、张爱丽等八位艺术家的多个类型作品,以更为内省的视角,探索女性艺术语言的共鸣,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坚韧与智慧,深入生活的肌理,触摸时代的脉搏,将个人的观察、思考、情感与梦想,熔铸于画笔、色彩、线条与造型之中。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在致辞中表示,在她们的作品中,能看到对线条、色彩、构图、材质的经营,对媒介特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艺术语言的反复锤炼。她们不拘泥于单一的媒介与手法,从传统的中国画、油画到综合 [详细...]
    1. “西夏陵”成功申遗后,首展来京 穿越时光 走近西夏
    2.   9月的最后一天,北京首都博物馆迎来了“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该展览是“西夏陵”申遗成功后的首场西夏文物专题展览,103件(套)西夏文物带观众穿越千年时光,走近西夏历史。   了解西夏历史和文化   西夏(1038—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民族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多民族区域政权,前期与北宋、辽对峙,后期与南宋、金并立,其疆域主要包括今宁夏大部、甘肃西部、青海东北部等地,都城为兴庆府(今宁夏银川)。1227年,西夏灭亡。   作为西夏王朝的陵墓群,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 [详细...]
    1. 陕西发现一大规模仰韶时代聚落
    2. 陶塑人面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发布系列考古成果,考古人员在2024年对陕西渭南蒋家遗址发掘时发现一处大规模仰韶时代聚落,这一聚落是沋河流域继北刘遗址后发掘的又一大规模仰韶时代聚落。该聚落内部大型房址、陶窑、墓葬等要素齐全,聚落营建经过统一规划,出土了以陶塑人面像为代表的一批庙底沟文化的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   蒋家遗址地处沋河下游出秦岭的塬前坡地上,西临沋河川道,北距渭河干流5千米,南距秦岭约15千米,所处位置 [详细...]
    1. “瑞意十全:清宫档案文物联展”在京开幕
    2.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瑞意十全:清宫档案文物联展”11日在京开幕。 展览分为“国泰民安”“人生如意”“家国同庆”三个单元,展出档案、文物100件(组),精心构建金瓯永固、治世升平、四时风物、物阜民康、凤凰于飞、蟾宫折桂、金兰相契、良辰美景、福寿康宁、文脉绵长共10个“瑞意”主题,通过“同一事件、同一空间”探寻档案与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讲述档案与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创新实践,将一直持续至2026年1月5日。观众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免预约、免费参观。 [详细...]
    1.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获本届世博会大型自建馆展示类金奖
    2. 12日晚,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在世博会颁奖典礼上荣获国际展览局颁发的世博会大型自建馆展示类金奖。这是中国在海外参加综合类世博会首次获得金奖,也是中国贸促会自1982年代表中国政府组织中国馆参加海外世博会以来,连续五次获得世博会重要奖项。 本届世博会所颁奖项由世博会主办方及来自建筑、展览、艺术等领域的9位国际专家共同评审,按照展示、建筑、主题演绎三个类别,并根据展馆面积大小等设置奖项。 大型自建馆奖项是历届世博会中竞争激烈且备受关注的奖项。本届世博会,中国馆在与25个大型自建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大型自建馆展示类金奖。沙特阿拉伯馆和意大利馆分别获得大型自建馆建筑类和主题演绎类金奖。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凯尔肯泽斯评价说,中国馆紧扣世博会主题,不仅让参观者感受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更 [详细...]
    1. 程十发的教育观与创作观
    2. 程十发作为新中国海派绘画的杰出代表,在美术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他的一生全部奉献给新中国美术事业,他的艺术思想是留给后人极为珍贵的艺术财富。程十发生前并没有发表过系统的理论著作,但我们从他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高等学府、国内艺术院校的示范讲课,以及从程十发艺术馆近些年编辑的《程十发谈话录》中,可以探究其美学观以及对绘画实践的精辟论述。他对中国画的实践和追求始终如一,加上他的天赋和睿智,及超越常人的勤奋,终成一代中国画大家。 现就程十发的艺术生平和实践,以及他对身边几位弟子的教诲来剖析程十发的美术教育思想。 程十发1921年生于上海松江的一个行 [详细...]
    1. 算法与灵感的博弈:AI时代艺术向何处去
    2.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是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也成为艺术领域的创作媒介和参与者。艺术与科技的互构与共生最终都指向人类对“可能性”的永恒探索——科技提供实现这种可能性的手段,艺术则赋予可能性以意义,二者将共同照亮人类文明演进和艺术创新的未知之境。   在这场技术与艺术的碰撞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算法的进步,更是对人类审美本质的深刻拷问。   AI正在重塑艺术创作生态   当前,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已成为最具显性变革的领域。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提视造境:国际人工智能艺术文献展”,到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生态论坛,AI艺术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技术迭代速度令人瞠目:专业层级美学评判大模型“书生·妙析”首创“七术维”美学评价体系,可对构图、色彩、技 [详细...]
    1. 将“乱书”更名为“驭书”之我见
    2.   10月4日,香江之滨。多名书法家、评论家围绕书法艺术守正创新的主题,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著名艺术家王冬龄先生在现场笔走龙蛇,写书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句。当草书的“势”挣脱字形的桎梏,当提按转折在叠加中形成新的韵律,“乱书”便成了古典草书在当代最激进的延伸。   笔者在现场见证了这一艺事,也由此引发一些关于“乱书”的思考。   王冬龄先生所创的“乱书”,犹如投入当代书坛的一颗石子,在“墨海”中激荡起层层涟漪:创新者赞其破局,谓其激活了古老线条的有机生命;守正者忧其失根,斥其为笔墨失控的一场狂欢。   这场争论的根源固然复杂,但“乱书”之“乱”字,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乱”字天然携带着“混乱”“胡来”“无章法” [详细...]
    1. 《徐无闻艺术研究》出版
    2. 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徐无闻艺术研究》一书,是邱世鸿教授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目前研究徐无闻先生艺术成就的第一本系统著作。 邱世鸿积数年之功,收集、研究、校勘、甄选、编辑、出版了已故著名学者、书法篆刻家徐无闻的艺术成就,包括书法、篆刻、绘画、诗词、手札、临帖、集联、金石题跋及艺术思想等诸多艺术形态。全书内容丰富,分为上、中、下三篇,突出重点,叙述多个领域,涉及学术、艺术、教育等多方面。该书应用最新材料,挖掘历史真实,尤其在图文并茂的研究中提出“早熟型”“徐家样”“通人之艺”“醇雅论”“西师流派”“徐无闻精神”等,以21世纪的文化视野,站在时代的审美高度,结合巴蜀文化之特质,对巴蜀文化的殿军人物徐无闻艺术作了全面的观照和评价,肯定了学考型艺术家的艺道一体,以学养艺的通人智慧和才情,求得精能与此书揭示出的一代宗师、时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176(s)   4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