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色教育
    1. 李慎明:毛泽东晚年为何嚎啕大哭
    2. 原标题:“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至关重要——《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引言’” 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首辑10本出版发行后,社会反响强烈。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有读者建议将该书“引言”在本网发表,以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现将该书“引言”刊登如下。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虎气雄风、一世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他柔情似水、忧患如山的另一面。有人说,毛主席晚年是哭死的。此话可能有点偏颇 [详细...]
    1. 周恩来不同阶段新闻思想探析
    2.   【摘要】周恩来同志的新闻理论思想对我国的新闻事业起着重要的影响,他的新闻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本文通过梳理周恩来一生的新闻工作经历,试把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大致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通过对其不同阶段新闻思想的总结,以期较全面地揭示周恩来一生的新闻思想。   【关键词】周恩来;新闻思想;历史阶段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成员之一周恩来同志一生积极参与各种新闻宣传活动,他既是党和新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之一,也是优秀的新闻宣传家和新闻活动家,在其新闻生涯中,周恩来同志始终提倡以报刊为新闻宣传武器,指引革命,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新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自1914年10月周恩来主编的《敬业》杂志创刊开始,周恩来一生与新闻工作结缘长达62 [详细...]
    1. 彭德怀补交4元伙食费留下的深刻启迪
    2. 史料载,四川省凉山州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曾征集到彭德怀同志的一封“补款信”。情况是,1966年3月,彭德怀同志视察中路过西昌螺吉山畜牧场,和随行人员(共10人)吃了顿饭,付费两元后离开。彭德怀同志从经管此事的同志那里得知交费的情况后,立即补交8元,并亲笔给该场党委书记田兴成写了封信。 信件不长,照录如下:“田同志:我们今天在你场吃过饭,每人只算贰角钱,实在太少。以六斤肉计每斤七角,即四元贰角,还有其他饭菜,至少十元才公道。除每人已给贰角外,另补八元,请查收。任何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核算制。——彭德怀(1966年)三月二十八日 ” 一封不过百字的“补款信”,今天读起来仍然倍感亲切,激动不已。彭德怀元帅一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毛泽东曾称赞他“谁敢横刀立马, [详细...]
    1. 张闻天穿20多年的旧大衣为节俭作镜
    2.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对人民只有奉献的义务,没有索取的权利。”这是张闻天一贯奉行的原则。 据《检察日报》载文称,张闻天生活简朴,常以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要求自己,使周围同志深受感动。他穿着简朴,内外衣全是旧的。在无锡期间,春秋季节穿着一件深灰色涤卡两用衫;夏天则穿普通的布料衬衣;冬天穿一件中式棉袄。一条棉裤已有好几个补丁,外出时加一件旧得发黄的呢大衣,这还是他任驻苏大使时添置的,已经穿了20多年。两条衬裤已经破旧,补了又补。冬天,他戴一顶帽子,不知用了多少年,帽檐已折断下垂。平时,他和警卫员一同外出,不认识他的人,都以为他是警卫员家乡来的穷亲戚。 在笔者看来,张闻天一件旧大衣穿了20多年,给我们留下的是一面节俭的镜子。成由俭,败由奢,这是一条深刻 [详细...]
    1. 伟人的浓浓战友情 毛主席写信关怀烈士遗孀
    2. 毛主席致罗哲夫人的信全文如下: 云芳同志: 七月八日的信收到,甚慰。罗哲同志英勇牺牲,早就听到一些消息。一九四五年在重庆的时候,见到张维兄,曾打听你们的下落,他只告知你姐姐王夫人已故,你的情形他不知道。现知你仍健在,并有两个女儿,能继承罗哲遗志,我很高兴。罗哲为党艰苦工作,我可作证,当时没有别的证件。恤金由谁领的问题,应由当地政府去作决定,如果决定给继子,不给女儿,也就算了,不必为此去争论。坟墓可由家属修理。现寄上三百元,请你斟量处理。今后如果还有困难,可以告我设法。你见过的两个孩子,一个在战争中牺牲了,一个也已病废。你们在贵阳工作有成绩, [详细...]
    1. 毛岸英拒绝舅舅当官要求的亲笔信
    2. 原编者按:毛岸英1949年10月24日写给亲戚向三立的信,60年后读起来依然能够让人深深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信中所表达的思想,对于我们党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热烈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本刊特刊出此信,以飨读者。 三立同志: 来信收到。你们已参加革命工作,非常高兴。你们离开三福旅馆的前一日我曾打电话与你们,都不在家,次日再打电话时,旅馆职员说你们 [详细...]
    1. 开国上将张爱萍与普通士兵的患难之交
    2. “您过去在那种情况下能不畏权势,不随波逐流,精心照顾受‘四人帮’残害的同志是难能可贵的。” ——摘自张爱萍、李又兰夫妇写给赵保群的信 与共和国同龄的赵保群出生在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闻名全国的“角斜红旗民兵团”就诞生在这里。战争时期,张爱萍上将曾在此从事革命斗争10多年。 赵保群家简陋的书柜里,珍藏着张爱萍夫妇写给他的20封信。 “您过去在那种情况下能不畏权势,不随波逐流,精心照顾受‘四人帮’残害的同志是难能可贵的……”1987年5月19日,赵保群接到张爱萍的第一封信。 [详细...]
    1. 91岁老兵为红军守陵45年
    2. 刘福昌老人,1925年出生,贵州省遵义地区鲁班镇小水村人。1944年11月入伍,当过中国远征兵、解放军战士,参加过渡江和解放浙江、福建等战斗战役,并远征云南、浴血奋战缅甸,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1955年复员退伍,1971年自愿请命到鲁班烈士陵园守陵至今。入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国好人榜名单。 说起刘福昌老人,遵义红色革命老区人民都会肃然起敬。在鲁班镇烈士陵园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里,“抗战英雄民族脊梁,功昭日月国人共仰”的锦旗震撼人心,这是刘福昌老人一生光辉写照。 当谈到红军长征时期鲁班场战役时,刘福昌老人声情并茂地 [详细...]
    1. 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
    2. ——回忆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的伟大革命实践   一九三五年十月,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长征到达陕北。从这时到一九四八年三月,一共十三个年头,党中央和毛主席直接领导着陕甘宁边区。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指导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为我党制定了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一整套方针和政策。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直接领导广大党政军民建设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光明的中国的雏型,为我党我军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准备了干部。当时,我作为陕甘边区的负责人之一,有幸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工 [详细...]
    1. 毛泽东为谁题“忠心耿耿,为党为国”挽联
    2. 编者按:《学习时报》2017年9月18日刊发《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关向应》一文,讲述了关向应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典范的事迹。他逝世后,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挽联,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一生。以下为部分摘编: 关向应,1902年出生于大连金州,满族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红二方面军政委、八路军120师政委等职。1946年病逝于延安,享年44岁。关向应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他逝世后,毛泽东写下“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挽联,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一生。 与战士同甘共苦 [详细...]

thread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ached